印度深陷疫情,美國為何遲遲不伸援手?
2021-05-22 16:33:25?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吳靜 我來說兩句 |
疫情撬動大國外交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霍思伊 彭丹妮 發于2021.5.24總第996期《中國新聞周刊》 在印度第二波疫情最嚴重的4月中旬,當新德里的街頭燃起焚化尸體的火光時,印度眼中最親密的朋友美國,正忙于召開“領導人氣候峰會”。 4月22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在一場記者會上針對“印度請求白宮放松對疫苗原材料的出口禁令”時這樣回應:“我們對美國人民負有特別的責任,美國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受到疫情的沖擊都更大。”就在同一天,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就達到了332730例,首次突破了美國的這一紀錄。 在中國、英國、法國等相繼宣布對印援助后,美國對印度的“冷淡”引發了來自內外的批評。內德·普賴斯的言論被美國和印度的媒體不停轉發,并配以“美國優先”的標題。這曾是特朗普時代的重要標簽之一,但試圖擺脫特朗普遺產的新總統拜登,在防疫上卻堅定地延續了這一策略。 美國的轉變 4月16日,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執行官阿達爾·波納瓦拉在推特上懇求拜登,希望美國解除對印疫苗原材料的出口限制。但白宮沒有回應,于是就有了4月22日的記者提問,而白宮同樣給出了令人失望的回答。 拜登政府作出反應,是在波納瓦拉喊話近10天以后。4月25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艾米麗·霍恩在白宮的一份聲明中指出,美國已經確定了印度生產Covishield疫苗所急需的特定原材料,這些材料將立即提供給印度。美國還將向印度提供呼吸機、快速檢測套件和個人防護設備(PPE)等關鍵防疫用品。 一天以后,一架來自紐約的飛機在新德里的英迪拉·甘地機場緩緩降落,飛機上載有328臺氧氣濃縮器,這是印度當時最需要的東西。就在飛機落地兩天前,4月24日,在新德里的齋浦爾黃金醫院,由于氧氣短缺,有20個人在午夜一個接一個地死去。 為何拜登政府在印度的這波疫情中表現如此遲緩?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由于美國把中國放在了核心的戰略競爭位置上,印度因此有了格外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但印度有近14億人口,發現印度疫情嚴重后,美國一開始有猶豫,要不要突然背上這么大的負擔,所以最初遲遲沒有表態。這表明了印美關系實質上的脆弱性。 他表示,但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4月25日通了電話之后,美國內部的態度有了一些變化。 4月25日的聲明中這樣寫道:沙利文在今天和多瓦爾通了話,明確美國對印度的支持。在美印之間長達七年衛生合作伙伴關系的基礎上,他們決定印度和美國將繼續共同應對全球新冠大流行。 林民旺認為,促使美國最終改變態度的,最關鍵的還是出于地緣政治的考量。當時,中國比美國早一周多就表達出積極幫助印度的姿態,俄羅斯甚至直接援助了印度15萬支Sputnik V疫苗,是所有國家中援助力度最大的。 一位印度高級官員對《華爾街日報》說:“我們很驚訝,美國反應如此緩慢,這在印度的公眾輿論中引發了疑慮,有時也導致了更多連鎖反應。”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歐中心主任托馬斯·懷特在《拜登在印度上的錯誤決策》一文中分析說,在拜登政府內部,其外交政策小組支持印度,但國內政策小組的主要成員,包括他的政治顧問與新冠病毒工作組,都主張“美國優先”,也就是現在美國國內獲得群體免疫后,再向國外發送疫苗或相關原材料。“拜登的政策最終是在調和了這些內部不同的取向之后制定而成”。 毫無疑問,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出發,印度對美國而言,非常重要,正如懷特所說:“在這種擔憂和壓力下,外交政策團隊贏得了拜登政府更多的支持。”因此,美國最終對印的態度在4月25日出現改變。 “寬容的印度” 在印度層面,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對美國遲遲不伸出援手,莫迪政府始終沒有正式表達過不滿。不僅如此,在美國4月25日表態的第二天,莫迪立即和拜登進行了在他看來“富有成果的對話”。他在推特上熱情地說:感謝美國對印度提供的支持。 對于拜登政府的反應遲緩,懷特指出,不可能被忘記,但可以被原諒。他的判斷看起來是準確的。前述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的印度高級官員在表達了對美的不滿后,又補充道:“不過,我認為美國不是故意冷落印度,只是有人不小心有一個失誤。” 在林民旺看來,美國的援助更多是“一種禮儀性”的,印度現在最需要的是氧氣,而美國在制氧機的援助上和其他國家相比,表現并不突出。他指出,印度的“寬容”態度背后,是將美國視為其核心戰略伙伴的根本出發點所致,這是疫情以來印度不斷加深的“親美”策略的延續。“看國際關系只需要看核心利益,任何兩個國家,矛盾必然有很多,但如果大的戰略方向是一致的,其他都是撓癢癢,印美之間的核心利益是一致的,就是遏制中國,因此雙方不可能因為一次疫情或任何其他特定事件而分手。”林民旺說。 今年3月,在拜登的倡議下,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舉行了線上峰會,印度立刻積極參與。美日印澳四國之間的非正式戰略對話又被簡稱為Quad機制,是美國“印太戰略”中核心的一環,最早在2007年時就被提出,但直到特朗普和拜登時期,尤其是疫情以后,才在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2020年3月,在一個月內,連續舉行了兩次視頻會議,并且將Quad擴展成Quad+,拉入新西蘭、韓國和越南。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印度和南亞未來倡議”主任阿帕娜·潘德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印度的第二波疫情不僅沒有影響美印關系,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兩國戰略伙伴關系,也讓Quad更加牢固。 4月28日,在美國發出支持聲明三天以后,印度第二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日本、澳大利亞、印度三國貿易部長舉行會議,正式啟動“彈性供應鏈”倡議,通過貿易便利化等舉措以吸引更多投資,加強印太地區供應鏈的彈性和抗風險能力。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倡議主要是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林民旺指出,印度外交政策在疫情后轉向也與經濟有關。受疫情影響,部分中國企業開工不足,印度從政府高層到學界都期望能夠趁機擴大出口,填補中國空出的市場份額。印度工商業聯合會對印度的產業結構進行分析后表示,印度在皮革制品、農產品、紡織品等領域的500余種商品與中國存在競爭關系。因此,疫情暴發之初,印度主動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美日均資助企業從中國遷至印度。印度的愿景是最終用“印度制造”取代“中國制造”。“印度要在全球成為更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莫迪在多個公開場合這樣說。 對于疫情時代印度的對外戰略調整,印度外長蘇杰生在其2020年9月出版的《印度的方式:不確定世界下的戰略》中總結道:印度要交好美國、應對中國、深耕歐洲、安撫俄羅斯、調動日本、整合鄰國、影響更廣泛的周邊、擴大傳統的支持者。 “疫苗外交”紅與黑 作為全球最大的疫苗供應國之一,在此輪疫情暴發前,印度已向95個國家出口了接近6700萬劑疫苗,其中,給COVAX的疫苗就有近2000萬。但由于國內疫情,從4月16日起,印度停止出口,給原本就延遲接種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很大影響,尤其是非洲。 作為發展中國家主要疫苗來源的COVAX機制,如果順利的話,在2021年底,應該至少有20億疫苗可以分發下去,但目前,COVAX總共只交付了約5300萬劑。按計劃,印度血清研究所要在今年2月至5月間給COVAX提供1億劑疫苗,印度停止出口后,COVAX僅獲得了1820萬,不足計劃的五分之一。 世衛組織WHO5月7日表示,非洲目前只占全球接種疫苗劑量的1% ,與幾周前的2%相比有所下降。這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獲得”疫苗的脆弱性。由于印度疫苗交付的延誤,可能引發非洲新一波的疫情高峰,出現新病毒變種的概率也因此增大。 WHO非洲區域辦事處疫苗項目協調員理查德·米希戈對《中國新聞周刊》表達了擔憂。他說,印度疫情的突然惡化提醒我們,非洲反彈的風險也很高。新的數據顯示,雖然在過去幾周里,非洲新報告的病例數在下降,但卻有11個國家的疫情有抬頭趨勢,有幾個國家還發生了超級傳播事件。這與近一段時間許多國家出現的防疫疲勞有關。在未來幾個月,一些非洲國家將舉行全國選舉,這也可能導致大規模集會,在非洲大陸上也不斷發現新的變種。“所有這些都在發生檢測和疫苗接種率較低的情況下。”米希戈說。 對于何時可以恢復出口?印度血清研究所表示,血清研究所正在擴大產能,在5月底之前會將月產量從原來的5000萬劑增加到1億。但COVAX計劃的發起人之一、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發言人近日表示,已經與印度政府就重新開始疫苗運輸進行了密切聯系,但“就下次交付的時間而言,我們無法確認這個階段”。 米希戈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考慮到印度疫情的嚴重程度,COVAX已通知各國,不再期待印度血清研究所在5月和6月交付阿斯利康疫苗。COVAX會繼續研究各種方案,包括與其他新冠疫苗生產商積極談判,使供應的疫苗更加多樣化,以減輕印度停止出口對COVAX參與者帶來的影響。 印度疫情帶來的溢出效應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一層層的震蕩,孟加拉國、尼泊爾、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鄰國首當其沖。COVAX的脆弱反映出全球多邊機制的脆弱,在更本質上,這是國家利益與全球化之間的矛盾,而疫苗是這一矛盾的集中體現。 多位專家呼吁,印度的疫情不是其一國的事情,全球各國要聯合起來,共同幫助印度渡過難關,首先是繼續進行制氧器、呼吸機、疫苗等物資上的援助,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以擴大印度疫苗產能,但最關鍵的,還是要盡快推動相關知識產權的共享、支持技術轉讓。幫助印度就是幫助自己。 《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第18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