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冠溯源陰謀論散播“三大病毒”
2021-06-01 16:47:1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國際觀察)美國新冠溯源陰謀論散播“三大病毒” 新華社記者 近期,美國政府與一些無良媒體、政客里應外合,掀起新一輪所謂新冠病毒“實驗室泄漏”陰謀論的炒作。美政府還設定期限要求情報機構查明病毒起源。這場鬧劇引發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等國際人士的擔憂與批評。 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出于政治目的打破道德底線,惡意炮制陰謀論,傳播虛假信息,其有毒言論再度讓反科學逆流泛起,加劇種族歧視等矛盾,更危害全球抗疫努力,實際上散播的是“政治病毒”“信息病毒”“道德病毒”。 “政治病毒”用心險惡 美國總統拜登5月26日發表聲明說,已指示情報機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確認病毒是否從實驗室泄漏,并在90天內向他匯報。《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媒體日前也推波助瀾,重新炒作新冠病毒溯源話題。 事實上,世衛組織已于3月30日在日內瓦正式發布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報告認為,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如今再度在病毒溯源問題上做文章,是出于政治需要,借助所謂情報手段,將科學問題政治化,搞有罪推定。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美國現任與前任官員的話分析說,拜登政府重提“實驗室泄漏”說,重要原因之一是迫于國內政治壓力需要在涉華問題上展現強硬立場,而美國情報機構目前掌握的信息根本無法支持他們得出任何確定性結論。 還有分析指出,美方近來重新炒作“實驗室泄漏”說,是想利用5月下旬世界衛生大會召開之機,糾集盟友向中國施壓,開展所謂國際調查。 對于美國上述陰謀論炒作,世界主流科學界指出,病毒溯源是科學問題,應由全球科學家合作開展,而不應被政治化。 世衛組織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在5月28日的記者會上對新冠病毒溯源工作“被政治毒害”表示遺憾。他說:“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希望每個人都將政治與科學分開。” 英國惠康基金會總監杰里米·法勒認為,新冠病毒溯源只能憑可靠的科學證據,“那些出于政治目的、無根據的謠言或陰謀論沒有容身之地”。 “信息病毒”扭曲真相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一些美國政客就與媒體合作,通過裁剪事實、編造謊言、故弄玄虛等手段建構敘事,并利用美國媒體在國際傳播方面的優勢,試圖影響、引導、控制國際輿論。 例如,《紐約時報》今年2月曾因對赴武漢世衛組織獨立調查專家的言論故意加以歪曲和斷章取義,遭到多名世衛組織專家及相關研究人員公開駁斥。《華盛頓郵報》5月25日一篇“事實核查”文章,又試圖通過所謂關鍵事實梳理,為再次炒作病毒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的論調助攻,被美國學者痛斥為“高度偏見”“誤導”和“垃圾文章”。 瑞安說,過去幾天看到越來越多媒體圍繞新冠病毒來源展開討論,但真實新聞、證據或新材料卻非常少,“坦率地說,這相當令人不安”。 有輿論認為,美國動用情報機構搞病毒溯源,既不專業也不科學,這樣的操弄無異于發出錯誤信號,只會讓美國在虛假信息戰中越走越遠。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國際專家組成員、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多米尼克·德懷爾指出,美國情報部門迄今拿不出任何有用的信息,拜登說他從情報部門得到的報告是相互矛盾的。“在我看來,這都表明目前沒有明確證據,否則到底發生了什么一目了然。” “道德病毒”助長仇恨 分析人士指出,把病毒溯源政治化的做法極不道德,也不得人心,只會助長針對亞裔人群的歧視和仇恨,阻礙“基于事實、尊重科學”的病毒溯源國際合作,破壞全球抗疫努力。 早在疫情暴發之初,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就曾刊登過一封27名全球頂尖公共衛生領域科學家簽署的聯合聲明,強烈譴責關于新冠病毒的陰謀論。聲明警告,陰謀論除了制造恐慌、謠言、偏見以及損害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努力外,別無他用。 一年多來,上述警告不幸變為現實。美方關于病毒起源的陰謀論炒作極大毒化了美國國內的社會環境。包括被稱為美國“抗疫隊長”的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在內的科學家,只要發出反對陰謀論的聲音,就會遭到右翼保守派政客和媒體人的攻擊。此外,美國亞裔成為歧視和仇恨犯罪的受害者,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16個最大城市的反亞裔仇恨犯罪在2020年激增了149%。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刊文指出,美國力推“實驗室泄漏”說的做法令人不安,可能阻礙病毒溯源工作,這些有毒言論也加劇了對敢于直言的科學家的在線欺凌和對亞裔的歧視。 美國生態健康聯盟中國和東南亞科學與政策顧問、流行病學家休姆·菲爾德認為,美方行為“只會激起懷疑與不信任,從根本上破壞抗擊新冠病毒、戰勝這場疫情所需要的全球共同努力”。 |
相關閱讀:
- [06-01] 美國新冠肺炎確診超3326萬?死亡約59.4萬
- [05-31] 美國新冠肺炎確診超3325萬?過去一周日均新增確診2.1萬
- [05-28] 美國新冠肺炎確診超3320萬?囤積疫苗情況驚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