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場黑人種族屠殺事件百年驚痛
2021-06-02 08:26:5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華盛頓5月31日電(國際觀察)美國這場黑人種族屠殺事件百年驚痛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鄧仙來 美國總統拜登5月31日發表公告,宣布當天為“1921年塔爾薩種族屠殺100周年紀念日”,呼吁美國民眾“反思我們國家種族恐怖的深刻根源”。 塔爾薩是美國中西部俄克拉何馬州第二大城市。百年前在這里發生的白人暴徒屠殺黑人、燒毀黑人社區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但長期被塵封和遺忘,近些年才被重新記起。拜登政府欲借此事緩解美國內種族問題壓力,但積重難返,道路依舊漫長。 百年驚痛 20世紀初,塔爾薩因附近發現石油迅速致富,人們蜂擁而至,包括許多黑人。在種族隔離制度下,這座城市只有寥寥幾處區域允許黑人購買土地和經營生意,北部格林伍德社區即其中之一。經過黑人企業家十幾年苦心經營,它成為當時全美最繁榮的黑人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有“黑色華爾街”之稱。這里不少黑人的生活水平超過很多當地白人,這引來了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怨恨,成為引發種族屠殺事件的重要因素。 1921年5月30日,一名19歲的黑人擦鞋匠因涉嫌在電梯里“侵犯”一名17歲的白人女孩被捕,次日出版的當地白人報紙對此進行了添油加醋卻無實據的報道。5月31日至6月1日,白人暴徒襲擊了格林伍德黑人社區。他們縱火、搶劫、開槍,甚至動用飛機從空中投擲自制燃燒彈。熊熊大火中,逾1200棟住宅和商鋪被燒成瓦礫,約300名黑人遇害,約一萬名黑人居民流離失所。 現年107歲的幸存者維奧拉·弗萊徹今年5月中旬在國會作證時說:“我一輩子不會忘記我們離開家時白人暴徒的暴力。我們的國家可能會忘記這段歷史,但我不能。” 由于白人女孩始終否認被侵犯,被捕黑人青年數月后被無罪釋放。但屠殺事件中的暴徒沒人被起訴,也沒有幸存者得到合理賠償,格林伍德社區多數黑人被迫移居到城市更偏北的區域。當今的塔爾薩南富北貧,北部黑人居民與同城白人在就業、健康和經濟狀況等方面差距顯著。政府數據顯示,白人家庭收入中位數比黑人家庭高出約兩萬美元;2019年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居民中,近三分之一是黑人,僅12%是白人。 拜登在紀念公告中承認,美國聯邦政府在這起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公告說,屠殺事件發生后,當地通過法令實施新的建筑標準,建房成本之高令多數黑人家庭無法重建家園;聯邦政府把格林伍德社區列為“危險”區域,令黑人房主無法以同等條件獲得住房貸款。其后幾十年里,聯邦政府的投資,包括穿過格林伍德的聯邦高速公路建設,使社區遭到拆除和切斷。 連鎖傷害 上世紀初葉的美國,塔爾薩種族屠殺事件絕非孤例。堪薩斯大學退休美國史教授小威廉·塔特爾的研究顯示,1917年至1923年間,美國各地眾多有色人種社區遭遇各種形式和程度的暴力破壞,1100多名美國人在這類事件中喪生。 塔爾薩種族屠殺及類似事件的一大后果,在于剝奪了黑人代際財富的積累機會。有美國學者指出,美國白人和黑人之間財富差距巨大,部分原因在于歷史上黑人城鎮、房屋和企業屢遭破壞,阻礙了他們積累、繼承財富和使后世子孫獲得良好教育的能力。2013年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美國白人繼承遺產的可能性是黑人的5倍,而在繼承遺產的家庭中,白人繼承者所獲遺產是黑人的10倍。 威斯康星大學普拉特維爾分校歷史學教授戴維·克魯格勒指出,這些種族暴力事件給非洲裔美國人留下深深的心理創傷,也是導致他們與警察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塔爾薩種族屠殺百年紀念委員會成員布蘭登·奧爾當說,環視當下的美國,人們仍會看到百年前種族屠殺事件的連鎖效應。 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里,塔爾薩種族屠殺事件被忽視和遺忘。直到1997年,俄克拉何馬州才成立委員會調查屠殺事件并在4年后發布詳細報告。這一事件于本世紀初被列入該州公立學校課程,數年前被載入美國歷史教科書。美國主流媒體直至百年紀念日來臨,才對塔爾薩種族屠殺事件進行了廣泛報道。 但就在紀念日來臨前,俄克拉何馬州立法禁止在該州公立中小學教授因種族或性別而給學生帶來“不適、內疚、痛苦或心理壓力”的課程。這一舉動立即引發爭議,被認為將限制學校關于種族平等課題的教學和課堂討論。 對塔爾薩種族屠殺事件的紀念以及相關的經濟補償問題,已成為美國兩黨嚴重對立的“文化戰爭”話題之一。從兩黨的分歧和愈演愈烈的“文化戰爭”來看,美國實現種族平等和種族正義的道路仍然漫長。 |
相關閱讀:
- [05-17] 美國圣馬特奧舉行集會反對種族歧視和仇恨犯罪
- [05-11] 聯合國調查組:“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犯有種族滅絕罪
- [04-29] 美英學者:美國稱新疆存在“種族滅絕”是不正當指控
- [06-01] 加拿大原住民組織:215具兒童殘骸是“種族滅絕”又一明證
- [05-29] 德國承認曾在納米比亞犯下種族滅絕罪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