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病毒溯源政治化戳穿人權“旗手”的偽善面具
2021-06-09 09:44:29?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近來,美國以發布誘導性報道、個別所謂專家站隊、高舉“人權大旗”等形式再炒新冠肺炎病毒溯源問題,表演“自己一身綠毛,說別人是妖怪”的戲碼。 早在疫情暴發之初,美政客就曾以病毒溯源問題污蔑中國,鼓動民眾和盟友向中國索賠,還諉過世衛組織,指控其偏袒中國。特朗普政府在向外推諉的同時,還不忘內訌,攻擊奧巴馬政府留下“脆弱的醫療體系”“有問題的病毒檢測系統”;批評州政府過度依賴聯邦政府,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圍繞何時啟動緊急狀態、何時重啟經濟、誰擁有權力和權威等議題互懟,各州各自為戰、甚至哄搶物資。 近日,新聞評論網站VOX在其發布的《美國仍需從疫情中最大的錯誤吸取教訓》一文中反思道,美國疫情太過政治化、社會分裂,最重要的是,個人主義盛行以致很難采取集體行動。凱撒家庭基金會全球衛生和艾滋病政策負責人詹妮弗·凱特斯指出:“這是美國在疫情之前、疫情發生時都存在的問題,我不確定疫情之后會不會改變。” 面對同樣的疫情“大考”,中國政府始終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并有效控制住疫情。 不難看出,中國能率先走出疫情陰影,經濟重新實現正增長,絕非偶然。美深陷泥潭,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雙雙穩居“世界第一”,也絕非偶然。 中國之“暖”不止體現在國內同心戰“疫”,在支持國際社會疫情防控上,中國也盡顯國際道義。 疫情暴發之初,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關鍵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在自身疫情防控任務艱巨情況下,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 而那個高喊“普世價值”,動輒對別國人權狀況指手畫腳,頻頻以“人權”為借口向中國發難的國家,就連本國民眾的生命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權,都無法保障。美國在打著人權的幌子橫行無忌時,疫情已奪走美國約60萬條鮮活的生命。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數據實時統計系統,截至6月6日,美國這個人口數僅占世界人口總數4.25%的國家,新冠確診病例數約占全球確診人數的19.3%,新冠死亡病例數約占全球死亡人數的16%。 “什么東西是最大的人權?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么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這句話,道出了人權的真諦。 一方面,美國政客繼續就病毒溯源問題向中國發難,企圖轉移國際輿論焦點,混淆視聽。另一方面,在疫苗供給方面,美國多是空談,國際社會再次看到人權“旗手”對人權的漠視。 許多發展中國家為疫苗不足而愁眉,美國卻在大量囤積疫苗。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囤積的新冠疫苗總量足夠7.5億人接種,而目前美國成年人口約2.6億。美國不但囤積大量疫苗,還限制疫苗原材料出口,多次開出分享疫苗的“空頭支票”。 截至目前,美國僅向鄰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提供共計450萬劑疫苗。迫于國際輿論壓力,美國總統拜登6月3日宣布,將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向其他國家捐贈2500萬劑剩余疫苗。對于此舉,多方稱“希望美方可以捐更多”,因為與實際需求相比,美國捐贈數量可謂“滄海一粟”。 與此同時,中國對外援助疫苗步履不停。在自身人口基數巨大、疫苗供應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中方已經向國際社會提供超過3.5億劑疫苗,包括向80多個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個國家出口疫苗,同時中方還同多個發展中國家開展合作生產,迅速推進疫苗的大規模生產。 此次美方就病毒溯源再次將矛頭指向中國,全盤否定先前世衛的調查成果,繼續在政治漩渦中打轉。世衛組織緊急事務首席專家邁克爾·瑞安無奈地表示,病毒溯源的努力“已被政治毒化”。世衛病毒溯源專家、荷蘭病毒學家瑪麗安·庫普曼斯反駁稱,如有真憑實據,美國有責任分享出來。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國際社會既看到了人權在中國真切的意蘊和實踐,也看清了美政客為政治私利的胡編亂造;既看到了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抗擊疫情的大國擔當,也看清了美個別政客的推責與偽善。 |
相關閱讀:
- [06-02] 俄專家:新冠病毒溯源問題政治化干擾科學研究
- [06-01] 外交部:敦促少數國家不要為政治目的破壞病毒溯源研究合作
- [05-29] 世衛組織再次呼吁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去政治化”
- [04-12] 新華國際時評:政治操弄病毒溯源研究,卑劣險惡!
- [04-01] 外交部駁斥極少數國家所謂“聯合聲明”:把病毒溯源政治化極不道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