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近期頻頻出現 預警體系建設備受關注
寧可十防九空 不可失防萬一
豫州大地的暴雨,牽動全國人民的心。而7月20日發生在鄭州的極端強降雨,更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應對天災,我們可以提前做些什么?
針對近期頻頻出現的極端天氣等現象,預警體系建設的問題備受關注。7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加強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工作的緊急通知強調,一旦出現極端天氣等非常情況,要堅決即時啟動最高等級響應,該停學的停學,該停工的停工,該停業的停業,該停運的停運。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面對極端天氣,必須杜絕僥幸心理,千方百計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盡最大可能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罕見暴雨致鄭州地鐵14人遇難,多部門下發緊急通知或召開會議部署全國城市地鐵安全防范工作
鄭州正在從暴雨中恢復過來,隨著積水退去,市民的生活重歸正軌。不過,回想起7月20日那場罕見的暴雨,許多人仍心有余悸。
暴雨并非毫無預警。7月19日、7月20日,鄭州市氣象臺連續發布多條暴雨紅色預警信息。根據中國氣象局官網科普,暴雨紅色預警是暴雨預警信號中最嚴重的級別,意味著“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根據防御指南要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和搶險工作,停止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同時做好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御和搶險工作。
這些預警信息并沒有引起足夠注意。在鄭州市民秦亞露看來,夏季暴雨早已習以為常。她告訴記者,自己曾在7月19日收到過市政府發來的防汛警示短信,要求減少外出或選擇公共交通出行、通過橋涵、隧道、積水路段不冒險涉水等,不過大家都覺得“這是常有的事兒”。7月20日早晨,她還在朋友圈發了張大雨如注的照片,配文“這個夏天已經淋了四次雨了,人是無所謂,只是又報廢了一雙鞋”。
然而,雨越下越大。中午12時左右,秦亞露再次收到短信提示,稱未來3小時內降水持續,累積降水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提示市民注意防范。她所關注的“鄭州氣象”微博也連續發布多條視頻,指導市民正確應對暴雨天氣。
暴雨在當天下午達到峰值。據鄭州氣象觀測站數據,16時到17時,當地最大小時降雨量達到201.9毫米,突破中國大陸小時降雨量歷史極值。
當日17時,鄭州啟動最高等級的防汛Ⅰ級應急響應,不少人也收到了提前下班的通知。然而,晚高峰加上迅速上漲的積水,讓回家的人舉步維艱。更令人揪心的是,一列行駛的地鐵也在積水倒灌中停運,數百人被困隧道。
據鄭州官方通報的初步原因,當時鄭州地鐵5號線五龍口停車場及其周邊區域發生嚴重積水現象,18時許,積水沖垮出入場線擋水墻進入正線區間,造成鄭州地鐵5號線一列車在沙口路站—海灘寺站區間內迫停,500余名乘客被困。經全力施救,仍有14名乘客不幸遇難。
7月21日,交通運輸部印發緊急通知,部署做好城市軌道交通防汛工作。通知指出,運營單位要充分汲取近期發生的雨水倒灌事件教訓,進一步調整完善應急預案,對超設計暴雨強度等非常規情況要采取停運列車、疏散乘客、關閉車站等應急措施。
近日召開的全國城市地鐵安全防范專題視頻會議指出,要以強烈的底線思維落實地鐵防汛安全措施,嚴格落實地方領導責任、預警響應和應急處置措施,遇有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等危及運營安全,地鐵運營單位要依法果斷處置,按規定暫停部分區段或者全線網的運營,及時啟動應急保障預案,并報告地鐵交通運營主管部門。
預警發出后,應急響應措施更為重要
這場罕見的暴雨刷新了多個歷史記錄,是毫無疑問的天災。“這場暴雨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城市,我相信情況都跟鄭州差不多,但如果應對及時,有可能損失會減少。”中國水利學會減災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黃國如表示。
2010年12月,河南省印發《河南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指出,氣象部門及時發布氣象災害監測預報信息,并與公安、民政、環保、國土資源、交通運輸、鐵道、水利等相關部門建立相應的氣象及氣象次生、衍生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聯動機制,實現相關災情、險情等信息的實時共享。
應急預案要求,在預警信息發布后,省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要認真研判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災害發展趨勢,有關責任人員應立即上崗到位,組織力量深入分析、評估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和控制措施,落實搶險隊伍和物資,做好啟動應急響應的各項準備工作。針對暴雨,應急預案還明確,公安、交通運輸部門對水毀積水路段制定繞行路線,實行交通引導或管制。
從7月20日當天鄭州的情況來看,氣象部門確實已經做出了預警,但預警發出后,應急響應措施更為重要。
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程曉陶表示,氣象部門連續發布了最高級別的預警,但問題在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針對氣象預警的應急機制。河南的洪災暴露出一些不足,在應急處置的法制上、體制上和運作機制上,“我們需要總結,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條是,應對特大的超標暴雨,健全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將來如果其他片區出現了特大暴雨,可以大大地降低災害損失。另外,需要提高普通民眾的自救和互救的技能。在關鍵時刻,極端暴雨導致的災難性場景,民眾容易不知所措,需要他們具備應災的心理素質,科普一些防災知識。”城市水利學者、西安理工大學教授侯精明表示。
加強應急管理,保證高效應急響應,是防災減災的關鍵
今年夏季以來,全國多地遭遇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再次凸顯加強災害預報預警、啟動應急響應的重要性。
7月24日,隨著臺風“煙花”的逼近,浙江省嘉興市將防臺風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機關干部取消雙休,9.26萬個微網格的網格員投入工作,全市建筑工地全部停工,港口碼頭作業全部停止,沿海海塘上的旱閘、通道全部關閉。各級各部門每兩小時上報一次防臺風工作情況,包括風情、雨情、水情、潮情、人員轉移、搶險準備、督查排查、安全生產等。
“為應對這次臺風,應急部門準備了約17萬立方米的土方。”嘉興港區應急響應中心副主任王平介紹,港區總計44家化工企業,超過一半停工,剩余的減負生產。
據介紹,截至7月26日中午12時30分,嘉興全市無重大險情和災情發生,無人員傷亡。隨著“煙花”的強度逐漸減弱,7月27日10時30分,該市將防臺風Ⅰ級應急響應調整為Ⅱ級。
雖然臺風已經過境浙江,但防御依然不能松懈。浙江省應急管理數字與技術中心有關人員介紹,當前浙江仍處于臺汛期,臺風“煙花”是今年登陸浙江的第一個臺風,接下來極有可能有其他臺風登陸。
“城市應急管理不能對自然災害心存僥幸,低估乃至無視大自然的破壞力。”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
無論是暴雨、臺風,或是可能出現的疫情,都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從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來看,人們無法確切地預測何時何地會發生什么程度的災害,造成多大的損失。因此,加強應急管理,保證高效應急響應,是防災減災的關鍵。
在馬亮看來,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協同和聯動是城市應急管理最重要的維度之一,要從整體性治理的角度統籌各個部門齊心協力地進行應急管理。
馬亮建議,在估計自然災害的影響時,要做最壞的打算,要有“十防九空”的勇氣和決心,最大限度地考慮危機的波及面和影響力,避免心存僥幸而釀成大禍。“要知道哪怕是因為錯報誤報而導致的虛驚一場,也是對城市應急管理體系的一次難得的實戰演練。”
“城市的安全風險現在主要特征是不確定,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來,不知道以什么形式來,那怎么辦?通過對鄭州這次暴雨的復盤,應當吸取教訓,把應急預案不斷完善起來。當然我們有一個思想很清楚,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孫建平表示。
當前人類社會面對的安全風險日益增加,不斷警示我國必須進一步健全應急管理體系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不斷考驗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
2019年底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面對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警示我們必須進一步健全應急管理體系。
而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呈現趨多趨強態勢。大量研究已證實,隨著氣候變暖,大氣層在飽和前可容納更多水汽,極端強降水發生的可能性增大。
“當前人類社會面對的安全風險日益增加,給各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秩序帶來嚴峻挑戰,如何加強和改善應急管理、有效應對各類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既考驗著各國政府的治理能力,也體現了各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程度。”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表示。
面對突發災害,及時預警與啟動響應至關重要。7月12日,北京市氣象臺發布大風黃色預警和暴雨黃色預警,北京市防汛指揮部連發預警,建議全市不涉及城市運行的機關、企(事)業單位12日可以采取彈性上班方式或錯峰上下班,以確保安全。北京市交通委、北京電力等多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氣象、水務、規劃和自然資源等部門加強滾動聯合會商、風險研判,實行24小時滾動預測預報。
據統計,7月11日18時至13日6時,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14.2毫米。在紅色預警的“連番轟炸”下,這個雨量或許沒有達到市民的“想象”,許多市民還在社交平臺上轉發起了各種段子,但大家內心深處都了解,未雨綢繆這件事,怎么做也不嫌多。
“寧可做足了準備卻雨量級別不夠,也絕對不能在汛情最厲害的‘七下八上’期間,帶著僥幸心理降低防汛要求。”北京市防汛指揮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常態時期做好防災,特別是要對保障城市生命線的關鍵設施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演練,對應對突發災害而言十分重要。“比如,醫院、學校等單位的電力保障是最高級的,備用電源也要在緊急時刻能夠派上用場。如果這些最需要保障和確保萬無一失的環節得不到保障,那么城市應急管理就無從談起。”馬亮表示。
馬亮認為,政府要及時精準地向公眾提供應急管理信息,使公眾能夠做到防范自救。“例如,普通民眾對于降雨量多大會帶來危險往往缺乏理性判斷,也很難判斷不同來源的信息可靠性。相對來說,用人們喜聞樂見的‘網言網語’進行溝通,更有助于讓人們搞清楚狀況并采取必要行動。”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在天災面前,任何僥幸心理都要不得。
本報記者 李云舒 管筱璞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臺有戲閩韻頌福”閩劇專場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倉前公園上演,由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選送的民樂合奏、閩劇折子戲等 ...
2024年閩臺藝術青年音樂會開幕,本次音樂會由省文旅廳主辦,是第九屆福建藝術節和兩岸藝術青年歡樂匯的重要配套活動。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賽程,四個小項的短節目和韻律舞比賽將于14日展開,15日進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則將按照國際賽事慣例進行表演滑。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來阻擋一下。”在廣西天等縣小山鄉中心小學的運動場上,體育老師張世強盯著隊員們訓練時的跑動情況,不時提醒。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