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月19日,一位小朋友展示在鄭州城隍廟廟會上購買的糖畫。當日是農歷正月初一,鄭州市2015年新春文化廟會在文廟和城隍廟舉行。廟會上舞龍、舞獅、雜技、劃旱船、做糖畫等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集中亮相,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又離年遠了,過年越來越沒味道了。”年是一種什么味道,它去了哪里? “過年就是放假,是同學聚會,是春節聯歡晚會,是壓歲錢。”“90后”的浙江姑娘凱云說,以前等著盼著拿壓歲錢,今年,網絡紅包更有吸引力。“一秒鐘不看微信,好像錯過了幾個億。”凱云開玩笑地說,從三十到初一,她的手機都沒有離開過自己。 “小時候盼望著過年,可以放鞭炮、走親戚、拿壓歲錢,稍微大一點,還是盼望著過年,可以跟幾個同鄉的年輕人一起打打牌,那時候一分一毛都要計較。“80后”李南生活在河南北部的一個城市,在他看來,現在的年已經沒有太多的味道了。 “回到家里就是被催婚,說鞭炮能產生霧霾,現在過年放炮都有一種負罪感。”李南說。 “都說沒年味了,以前盼過年是盼著白面饅頭,盼著殺豬宰羊,盼著穿新衣服,現在每天吃得像過年,穿得像過年,就說沒有了年味。”“70后”教師趙琴說。 趙琴覺得,“年味”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是心里面的那個盼頭,人活著總要有盼頭,過年就是過自己,也好知道自己一年干了啥,沒干啥,以后該干啥。 “過年,就是新衣服,新頭繩。”“60后”的任英說,以前景年(“景”是河南方言,意為盼望、稀罕的意思),女孩子就喜歡新衣服,早早地做好,別人碰都碰不得,三十那天燒一鍋沸水,上面放著竹制的平鍋蓋,把衣服鋪在上面熨平整,然后整整齊齊地疊在床頭,只等著初一那天早早地穿上,再扎上備好的頭繩,紅色的、粉色的,聽見誰家炮響,就往誰家跑。 “看似串門,其實心里面較著勁呢,比一比,看一看,誰的衣服更好看。”50多歲的任英說起來還是一臉不服輸的樣子。 “現在,別說新衣服,金衣服我都不景了。”生活越過越好的任大嬸,說話笑呵呵的。 “過年當然是逛廟會,看洋片了。”“50后”張小賀說,春節廟會才是最熱鬧的,攢了一年的錢,就等著廟會呢,看雜技、看洋片、吃燒餅、糖皮果。 “臘月二十三,祭祭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臘月二十六,擺上饅頭和豬肉;臘月二十九,貼花花備好酒……”“30”后的張全志今年已經82歲了,他如數家珍地念叨著這些年俗,老人家最期待的還是過年。 “都說過年沒有年味,我看是現在的年輕人太浮躁,什么是年味,一家人團圓,熱熱鬧鬧的,就是年味。”張全志說,他現在已經四世同堂了,也只有在春節,幾代人才能聚齊。 張志全說,以前每次過年都會跟鄰居們搶福氣。“誰家的炮先響,誰就能搶到今年的福運和財運。”張大爺說,為了跟鄰居們搶福氣,他跟兒子們一夜不合眼,一邊守著收音機,一邊準備著隨時點火,只待凌晨報時。 “有一年,福氣被溝對面的老李家搶了去,下一年,我們爺仨等不到12點就放了炮,誰也搶不過我們。”張大爺笑著說,現在都不講究這個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也是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春節的習俗在隨時代發展而變化。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一直相傳至今。 安徽省民俗學會秘書長王賢友表示,隨著城鎮化、信息化在改變源于傳統農耕社會的春節,傳統的過年儀式也在簡化,如部分人改到飯館吃年夜飯、上門拜年也變成電話或網絡拜年等。“雖然過年的方式在變,但春節祭祖祈福的內涵沒變,家庭團圓、強化家庭意識的功能也沒變。”他說。(記者史林靜) |
相關閱讀:
- [ 02-21]搶“紅包”送祝福游戲變味 感情咋用錢衡量
- [ 02-21]外媒關注中國“搶紅包”:傳統習俗數字化轉變
- [ 02-20]送祝福變成“搶紅包”,感情咋用錢衡量?
- [ 02-20]“搶紅包”成為低頭族新寵 親友喚放下手機過大年
- [ 02-20]春節手機搶紅包成熱潮 專家提醒莫成“低頭族”
- [ 02-17]夫妻搶紅包慪氣砸兩手機 搶7.6元卻花5000買手機
- [ 02-15]女子搶紅包時掃二維碼 銀行卡被劃走1萬
- [ 02-09]春節期間800萬用戶微信搶紅包 人均搶四五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