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的體育之問:怎樣造就更多“媽媽選手”?
2022-05-10 09:23:25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薛逸群 作者:中國選手吳靜鈺(中)。新華社記者王毓國攝 “但四年還是挺趕的,如果想產后復出,生孩子就得是個精密工程,要制定非常周密的計劃。”吳靜鈺說。 觀念轉變支撐“媽媽選手” 今年將滿27歲的焦安靜曾獲得2021廈門馬拉松賽女子冠軍。她去年12月生下了女兒,復出后卻遭到了外界的不理解。產后開直播訓練時,許多人會留言:“寶寶誰帶啊?”“你不管寶寶了嗎?” “跑步每天只需30到60分鐘,可大家覺得你所有時間都該照顧寶寶。”焦安靜說,育兒會占據時間,但她已經總結出了規律。孩子為什么哭鬧,應該多久吃一次飯,她都會記下來,然后根據這些去安排自己的訓練。產后四個月,她完成了首個半馬,也接到了新的贊助。 “產后復出的女運動員不夠多。還是有人認為,我們的運動生涯和結婚生孩子是割裂的事。”焦安靜說。 焦安靜在個人社交媒體發布產后訓練的圖片 要接受“媽媽選手”,大眾往往需要轉變觀念,去認可女選手在生育后仍可以繼續運動事業。而女運動員晉級為“媽媽選手”時,自己也常常經歷了另一種觀念轉變。習慣了“三點一線”集體生活的她們發現:運動成績不再是生活中的唯一;擁有運動事業的同時,自己還能擁有私人生活。 備戰東京奧運會時,競走選手劉虹沒有封閉集訓。她和丈夫及隊醫組成了小團隊,晚上可以陪陪女兒。劉虹開始變得獨立,也逐漸把競走當成了一份普通工作。她覺得,這是比拿成績更值得驕傲的事。 |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