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為人民 民生工程暖民心
上海成片舊改歷史性收官
生效了!
2022年7月24日,是上海人民城市建設歷程中值得銘記的一天。
上海市黃浦區建國東路68街坊和67街坊東塊舊改第二輪征詢首日,簽約率即超過97%、高比例生效。這標志著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
從1992年啟動至今,上海的成片舊改走過了30年歷程。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仍然在2022年宣告收官。
緊盯“老小舊遠”等民生難題,近年來上海持續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僅讓市民居住質量和獲得感顯著提高,更保護和傳承了城市歷史文脈,為進一步打響“兩舊一村”改造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持續30年畫上句號,舊改夢成真
“搭上了末班車,盼了幾十年的舊改終于實現了!”24日舊改生效后,80歲的上海市民施福敏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老屋墻面開裂、石灰剝落,樓梯又窄又陡。我住樓上,煤衛全在底層。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每天上上下下十分不便。以后,再也不用每天爬這陡峭的木樓梯了。”
隨著舊改生效,施福敏計劃在月底前收拾完,上交鑰匙,租一套公寓過渡,等拿到補償款,在兒子家附近買一套一室一廳,和老伴頤養天年。
作為上海的中心城區,黃浦有著明顯的“二元結構”:既有高樓大廈,又有簡屋陋室。有人戲稱“拎著馬桶看東方明珠”。
施福敏所在的黃浦區打浦橋街道建三居民區,目前還有約100戶居民每天使用手拎馬桶或痰盂罐。69歲的葉阿姨就是其中之一,她和丈夫住在一個小隔間內,房間里除了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個柜子,還剩下一張椅子大小的空間。這樣的房屋條件無法安裝抽水馬桶。
“每天要拎著痰盂罐去小區門口的糞站倒,老伴走路不便沒法去公廁。兩個人如廁都靠痰盂,一天要倒5、6次。”葉阿姨說。
建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瑜說:“有些已經加裝了抽水馬桶的居民,因為馬桶太靠近床或太靠近門,如廁問題依然存在。居民們都盼著通過舊改徹底解決問題。”
7月24日,隨著施福敏等最后1800多戶居民簽約比例生效,上海終于為持續30年的成片舊改工作畫上句號。當天晚上10點,陳瑜還在和幾位居民暢想舊改后的生活。“雖然條件簡陋,但石庫門里弄的鄰里感情是溫馨友善的。大家相約以后還要回來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3月,上海啟動的首個成片舊改項目“斜三基地”也位于打浦橋街道。“回看歷史,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巧合:上海的舊改工作從打浦橋出發,在打浦橋結束。”黃浦區舊改辦專職副主任朱佛海說。
上海市舊改辦統計,30年來,上海共完成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超過300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約130萬戶。
黃浦和虹口都曾是上海危棚簡屋最集中、舊改任務最重的老城區。“每個舊改工作者都在盡最大努力多做一點、做得好一點,能快則快、能多則多。”上海市虹口區舊改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楊葉盛在走訪了一戶又一戶舊改地塊居民后感慨道:“要讓這些踮著腳尖盼舊改的居民早日告別蝸居、住進新居,要讓老地塊升騰起‘有尊嚴的煙火氣’。”
面對舊改民生工程,探索破解多重難題
舊改工作難度大,越到后面,遺留問題越復雜,難度系數越高。
變“數人頭”為“數磚頭”、實行“陽光動遷”、創造舊改群眾工作“十法”……把舊改這個民生工程辦實辦好,上海的各級干部既動真感情,又下真功夫,通過一次次大膽創新破解難題。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加速推進舊改
“因為這次疫情,項目進度延長了兩個月,我的心也跟著吊了兩個月。”家住虹口185街坊的沈秀珍在宣布舊改生效的那一天喜極而泣,今年68歲的她告訴記者:“我們一家三口居住在10平方米的亭子間。弄堂里的各種設施實在是太破舊了,病毒傳播風險也高,現在終于塵埃落定,我們也放心了!”
疫情期間,不少老舊小區一“陽”就是一片。這樣的揪心事實讓人們意識到:舊改不僅關乎居住環境的改善,更關乎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上海市住建委主任姚凱說,6月份以來,上海市各級部門創新工作方式,全面加速推進舊改工作,千方百計把因疫情耽擱的時間搶回來。
“老百姓的事情必須只爭朝夕。”虹口區副區長關也彤表示,6月初,虹口按下舊改復工“加速鍵”,首次在一天內為三個舊改項目連續召開了三場聽證會。“所有工作人員下沉一線、加班加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聯系居民咨詢或簽約;首次采用電腦搖號排序的方式,讓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居民‘少跑一趟’。”
——既惠民生,又護文脈
2017年以來,上海舊改思路從“拆改留”向“留改拆”轉變。在跑出舊改加速度的同時,上海將城市風貌、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梧桐掩映之下,不同時期的花園洋房、聯體別墅和新式里弄依次排列,特色小店與辦公園區穿插其中……改造后的上海市長寧區武夷路,不僅保留了豐富多樣、特色鮮明的文化肌理,居住、工作、生活消費等功能配套也一應俱全。
“舊區改造既要滿足原住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又要傳承歷史文脈、保護歷史風貌,從而呈現出一種高品質的‘煙火氣’。”原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主任徐妍說。
這樣的“雙選題”,在上海舊改中比比皆是:被稱為“海上第一名園”的舊式石庫門里弄張園,在保護性征收之前,動遷了1100多戶居民。通過“人走房留”,未來將打造留住城市記憶的歷史風貌街區;虹口區的“今潮8弄”,在改造中褪去了老弄堂“72家房客”的局促臟亂,實現了歷史風貌保護、城市功能完善和環境品質提升的有機結合……
——既算經濟賬,又算民心賬
對歷史風貌保留保護的要求日益提高,也增加了財務平衡的難度。在摒棄“大拆大建”模式的情況下,通過成立城市更新中心這一舊改功能性平臺,上海探索實施“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的舊改新模式。
作為新模式下的首個舊改項目,2019年5月上海虹口舊改史上最大的單體地塊17街坊啟動征收,涉及居民2690證、3010戶,企事業單位58證。2020年9月,該地塊成功收尾交地,耗時僅一年多。
上海地產集團首席投資運營官趙德和介紹,針對該項目,上海地產和相關區屬國企共同組建項目公司,投入資金比例為6:4,并按照投資比例分攤盈虧。“過去,從征收到交地,耗費5至6年是普遍現象;采取新模式后,這一過程明顯加快。”
2021年,上海又成立了總規模約800億元的城市更新基金,定向用于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項目。這些舊改機制讓各舊改地塊實現了全市統籌,在全市層面實現了“算大賬、算動態賬、算長遠賬”。
再接再厲打響“兩舊一村”改造攻堅戰
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的歷史性完成,實現了幾代上海人的夙愿,但上海的舊改工作并未畫上休止符。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打造現代、宜居、安全的生產生活空間。
姚凱透露,下一步,上海舊改的重點將轉向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舊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上海即將打響‘兩舊一村’改造攻堅戰!”
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中心城區剩余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約43萬平方米、1.5萬戶。姚凱說,在零星舊改項目中,居民動遷之后,政府將根據當地居民需要,規劃建設一些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如養老設施、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等,“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目前,我們已經對黃浦區零星地塊的分布、涉及的居民戶數和改造需要的成本等,都進行了摸底評估。”黃浦區委書記杲云表示,黃浦區零星地塊涉及6千多戶居民,未來將通過多措并舉,做到“一地一方案”。
針對規劃保留的舊里弄住房,上海市房管局局長王楨表示,上海將重點完善其廚衛設施,逐步消滅居民“手拎馬桶”的現象。“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把手拎馬桶問題徹底解決。”
散落在城市邊界的城中村,成為上海本輪疫情的重災區。“之前,城中村居民改善生活環境的意愿已然十分強烈,疫情出現后,城中村改造則更為迫切。”姚凱說,城中村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大,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煤衛公用,環境消殺工作做不到十分徹底。上海已下定決心加快城中村改造,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時,改善城市面貌,尤其要在城郊結合部推進生態建設。
舊改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在成立上海第一個居委會的黃浦區寶興里,1136證居民僅用172天就完成了“100%自主簽約、100%自主搬遷”,創造了上海大體量舊改項目的新紀錄,實現了“當年啟動、當年收尾、當年交地”。
“推進舊改要做好群眾工作。”寶興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麗華說,“一些居民從開始的閉門不見,到打開防盜門,再到打開紗門,最終敲開心門。舊改數字的背后,既有居民對生活改善的熱烈期盼,也飽含著基層黨員干部的真情付出。”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陳杰表示,上海已形成市、區、街鎮職責分工明確的舊改管理制度,改造方案陽光透明、改造過程要征得老百姓的同意,充分體現了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內涵。“在舊改過程中,各級黨員干部以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難、做深做細群眾工作。只有夯實社會治理基礎,舊改才能向前推進。”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為指引,在實現百姓“安居夢”的征程上,上海還將不斷奮進。(記者何欣榮、鄭鈞天、潘旭)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臺有戲閩韻頌福”閩劇專場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倉前公園上演,由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選送的民樂合奏、閩劇折子戲等 ...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賽程,四個小項的短節目和韻律舞比賽將于14日展開,15日進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則將按照國際賽事慣例進行表演滑。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來阻擋一下。”在廣西天等縣小山鄉中心小學的運動場上,體育老師張世強盯著隊員們訓練時的跑動情況,不時提醒。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