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機器人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它與人類的關系又會演變成怎樣——
【創新在一線】機器與人:從“宛如手足”到“宛如同類”
閱讀提示
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出了更多智能精準、安全高效的機器人。當機器人一點點趨近于人,人們開始關心機器人和人的關系。現在的目標是“宛如手足”,將來最好是“宛如同類”“人機共融”,期待人與機器人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感知、相互幫助,實現人機共同演進。
“機器人真是越來越厲害了!”8月21日,前來參觀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的蘇女士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她已經連續3年帶孩子來參觀博覽會了,每年都有新發現,“像今年看到應用于農業領域的機器人明顯增加了,有采摘蘋果的,還有給豬打疫苗的”。
機器人的研發、制造、應用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大會期間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2%。其中,2022年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6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22億美元。
一點點趨近
“去年的網紅‘愛因斯坦’今年靠邊站了?”8月18日,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的大連蒂艾斯機器人公司展位前,記者半開玩笑地詢問工作人員。
這位“愛因斯坦”在去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大出風頭。而今年,制造這個仿生機器人的公司將幾款“新人”推到了展臺的中央,比如形似鄧麗君的歌手機器人,還有一個不僅會說話,還能做出眨眼、挑眉、噘嘴等各種微表情的機器人希爾——在它身邊,就站著它的原型,該公司一位來自新疆的電子工程師。
“去年我們展示的機器人是單向的,觀眾可以看一看,今年我們想更多地體現一種互動性,觀眾可以體驗,比如你到屏幕前做一個表情,機器人可以跟你做同樣的表情。”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李博陽介紹,希爾憑借全身140多個自由關節,能展現出鮮活的姿態和表情。
“事實上,即便是‘靠邊站’的‘愛因斯坦’,也不是去年那個它了。仔細看得話,你會發現它的動作表情更流暢了,它的硬件做了提升,操作系統也升級了,它手指動作的靈活度和可以活動的范圍也更趨近于人了。”李博陽指著“愛因斯坦”說。
當機器人一點點趨近于人,它可以在解說、主持、科普、前臺乃至老人陪護等很多方面替代人的工作。
“我們定位在服務機器人領域,要想提高服務水平,主要是要提高穩定性和交互能力,所以我們在它的情感表達方面和人機交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李博陽說,比如在老人照護方面現在是很缺人的,年輕人又不太愿意去干,機器人可以干。另外,人的情緒波動和疲勞狀態都可能影響到服務質量,而機器人可以避免這方面的問題。
一點點超越
一手拿著分離鉗,一手拿著抓鉗,在3D內窺鏡引導下,兩個蛇形手術工具精準移動,相互配合,剝掉一個生鵪鶉蛋的外殼,半透明的蛋膜完好無損。術銳公司展臺上,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將“精準靈活”的特性做了生動的展示,令觀眾贊嘆不已。這款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可推可拉可360度任意彎轉,與國際頂尖的同類型手術機器人相比并不遜色。
在工業領域,機器人更是大顯身手。打碼、弧焊、打磨、涂膠……在“機器人+制造”展區,來自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的7臺藍色工業機器人靈活揮舞著機械臂,完成了一個個工藝流程。“從型材切割、氣密檢測到完成包裝,只需400秒就能生產出一臺新能源電池盒。”該公司研發負責人介紹,機器人可以精準感知工件的生產狀態,各道工序一氣呵成,也便于后期對每一個產品進行質量追溯。
在特種機器人領域,則出現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煤礦作業方面,中國礦業大學主持的掘進工作面機器人研究項目,可實現掘進、支護、錨固并行作業的無人化操作,掘支總效率提高25倍以上。深海作業方面,山東未來機器人開發的深海鋪纜機器人具有國內首創的大水深智能作業能力,可在1500米深的海洋中進行人工無法完成的海底光纜、電纜、管道等鋪設作業。在極地作業方面,山東國興智能開發履帶式智能偵察機器人,采用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阻尼緩沖特性懸掛系統,已順利參與完成第38次南極考察任務。
在人工智能、新型傳感、生物仿生、新材料等多種技術融合驅動下,機器人向復雜精密場景滲透的步伐不斷加快,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和科研價值。它們不僅在替代人,還在探索完成更多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點點融合
明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會出現更智能精準、更安全高效的機器人,這一點或許沒有人會質疑。而未來的機器人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它與人類的關系又會演變成怎樣,每個人都很好奇。在一場主題為“未來機器人:目標、路徑和挑戰”的論壇上,三位院士對此各抒己見。
“原來對機器人的定位是服務于人,是人的‘奴隸’。后來做一些替代工作,從簡單替代到復雜替代,跟人越來越像,就出現倫理問題了。再后來它有些能力超過我們,我們就覺得有危機感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喬紅說,她特別同意“人機融合”的概念。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認為,“人機共融”具體指人與機器人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感知、相互幫助,實現人機共同演進。
王天然舉了個醫療機器人的例子。他說,現在使用外骨骼機器人可以解決殘疾人的一些問題,但是人身上背著一個鋼鐵的東西,那肯定相當不舒服,而且也不能很協調。最好是人怎么感覺、怎么希望,機器人都知道;機器人要怎么樣,人也都能知道。“機器人和人的關系現在的目標是‘宛如手足’,將來最好是‘宛如同類’”。
實際上,自從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后,人類就一直存在一種倫理層面的憂慮:機器發展出意識,在智能上超過人類,讓人們失去對它的控制。
對此,王天然認為,當機器人的智能還很低時,人們更可能處于危險狀態。“現在工業機器人新出了一類,叫協作機器人,已經具有定位、識別等能力,安全問題基本解決,也就是能防碰,就把它從籠子里放出來了。”王天然說,“協作機器人和人的關系就像師徒一樣,它跟著師傅學,幫助師傅干活,將來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建立相互信任。”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張鈸表示,對機器人倫理問題的關心,本質上是對設計和使用機器人的人自身倫理問題的關心:一方面,設計過程中對機器人可能產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是否能夠進行充分的客觀評估;另一方面,是否會濫用和誤用機器人。
回到原點,機器人身上的某些不足或潛在風險,需要人類在設計它的過程中去不斷改善和一一化解。就像那個“愛因斯坦”,去年還只能站著,今年已經能坐下又站起,明年它沒準可以幫你解決某個物理難題呢!(記者 蔣菡)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臺有戲閩韻頌福”閩劇專場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倉前公園上演,由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選送的民樂合奏、閩劇折子戲等 ...
2024年閩臺藝術青年音樂會開幕,本次音樂會由省文旅廳主辦,是第九屆福建藝術節和兩岸藝術青年歡樂匯的重要配套活動。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賽程,四個小項的短節目和韻律舞比賽將于14日展開,15日進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則將按照國際賽事慣例進行表演滑。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來阻擋一下。”在廣西天等縣小山鄉中心小學的運動場上,體育老師張世強盯著隊員們訓練時的跑動情況,不時提醒。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