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山那海》看山海巨變|熱評?看山海拓路之行
2022-11-16 11:36:17? ?來源:省作協、省評協、省視協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從《那山那海》看山海巨變|熱評?看山海拓路之行 反映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電視劇《那山那海》10月17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首播,騰訊、愛奇藝、優酷、搜狐+全國IPTV等平臺同步播出。播出后在央視收視率持續霸榜。 《那山那海》根據黃國敏中篇小說《山哈弄海》改編而成,以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導下,觀風寨三兄弟帶領畬族同胞創造美好生活為故事主軸,生動展現出今天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擺脫貧困、實現鄉村振興、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偉大實踐。該劇是由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申報立項,福建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省廣播影視集團、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寧德市委宣傳部等聯合攝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等出品,張衛執導,楊錚、奚望、鐵偉光、張光北、楊立新、何政軍等主演的28集電視劇。 該劇一經上映,迅速引起文藝界廣泛熱議,特推出“從《那山那海》看山海巨變”主題評論。 從《那山那海》看山海拓路之行 林秀美(福建省作協副主席、秘書長) 近日,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那山那海》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反響。該劇主要講述了沿海地區畬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抓住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通過努力奮斗,實現脫貧攻堅、共同富裕的故事。電視劇《那山那海》改編自黃國敏的小說《山哈鬧海》,故事來源于作者的親身經歷。作者從北京大學畢業后,在畬族村當過小學老師,后又從政,畬族人民的善良樸實、勤勞勇敢深深地影響了作者。劇中初任觀風寨校長,后任海灣鄉書記、古洋縣書記陳越的經歷可以從作者身上找到原型。 這部極具民族特色的劇作讓畬族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畬族被稱為“山哈”,意思是居住在大山里的客人。千百年來,由于交通閉塞,住在大山里的畬族人大都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電視劇第一集開頭用航拍的鏡頭向觀眾展示了觀風寨連綿的群山和唯一的出路——一條極為陡峭險峻的狹窄山路、一條被老人們稱為“只有猴子才能走”的路,然而,正是這樣的一條山路,卻是觀風寨當時唯一的出路。可以看出,出路問題在這里以一種極其形象的方式被引出,它不再是單純的交通意義上的概念,更是觀風寨在時代轉型背景下何去何從的隱喻。與此同時,這條險峻、狹窄的出路是畬族趕考人在艱險的自然環境中力求改命的歷史見證。趕考人負篋曳屣,在大山上留下了唯一的出路,與這路一起留給后代的還有一種趕考的精神,一種勇于向命運挑戰、不甘落后的精神。劇中,這種精神在陳越等先進黨員干部、雷家三兄弟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正是這種趕考精神,讓觀風寨的出路從天險小道拓為山海大道成為可能。 電視劇《那山那海》采用雙線并行的敘事方式,呈現出一種結構上的張力美。劇中主要有兩場拓路之行:一場以留在大山里的雷銓水為中心,主要敘述山路的開拓與經濟轉型背景下農業的發展之路;一場以走出大山的雷恒水為中心,主要敘述海路的開拓與經濟轉型背景下商業的發展之路。雷銓水意識到天險小道不能滿足觀風寨的發展需求,觀風寨的出路在于有路。在修路過程中,雷銓水遭到了以鐘有財為首的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但他仍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堅持修路。最終,雷銓水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持,當上了村主任,帶領群眾發展果園產業,開拓了山上的致富之路。后來,他光榮入黨,在他的帶領下,觀風寨成功脫貧,實現小康。走出大山的雷恒水發現了海產養殖的商機后,作為“山哈”的他決意要“鬧海”。從養殖紅膏蟳到養殖大黃魚,雷恒水在與歐赫、何有志等人的矛盾糾葛中,在創業之行的跌宕起伏中,最終成立了山海經股份制有限公司,將大黃魚出口到世界各地,開拓了海上的致富之路。 電視劇《那山那海》雖然采用了“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敘事結構,但兩條線敘事線索下所呈現出的精神內涵具有一致性。在追求致富的道路上,山哈人對大自然始終葆有最樸素的信仰,如雷銓水在山間發現了致富寶貝——高嶺土礦產,但了解到挖礦會破壞生態環境后,他能夠從長遠利益的角度出發,選擇發展更為生態的果園產業,這種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理念源于畬族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再如,雷恒水所養殖的紅膏蟳得了白芒病,面對買者的逼問,他并沒有只關注眼前的利益,而是將信譽作為最重要的準則,堅持自己承擔損失,這種敢于承擔的精神也是他能夠成功“鬧海”的重要原因。此外,在山路與海路的開拓過程中,雷銓水與雷恒水善于學習,敢于改革,追求創新,如雷銓水主張村里以有償形式租用村民滯留地開發果園,雷恒水對國營養殖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思想和行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難能可貴的。 這兩場拓路之行同時也是畬族與漢族在經濟轉型背景下碰撞融合的過程。在觀風寨脫貧的道路上,畬族與漢族不分你我,通力合作,如林源昌對觀風寨人民給予了多次熱情的幫助。劇中,三月三的畬族美食節從美食、音樂、舞蹈、服飾等多角度立體呈現了畬族的風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美食節的成功舉辦是劇中漢畬融合的一次高潮。此外,漢畬融合更為典型的事例是林月仙以畬族婚禮的形式嫁給雷銓水,這一細節充分體現了漢畬不分家的理念。 電視劇《那山那海》以觀風寨畬族雷家為中心,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和新舊思想的對立沖突,塑造了一批形象鮮明、特點突出的拓路者形象。該劇將黨的正確領導,海灣鄉的歷史變遷過程,改革開放背景下人們思想的轉型,以及在時代洪流中農村青年的奮斗歷程以史詩般的品質呈現出來,氣勢恢宏,具有極強的時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這是一部關于山與海故事的巨作,也是一部拓路者故事的巨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