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題:明時代之大勢,行天下之大道
新華社評論員
這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恢宏篇章,是新時代中國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生動實踐。
2022年11月14日至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赴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泰國進行訪問。6天5夜,30多場活動,從運籌多邊外交,到引領雙邊關系;從密切大國互動,到深化互利合作;從闡釋中國之治,到回答世界之問……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國發出團結合作、共創未來的時代強音,為促進亞太和世界繁榮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
這是2022年11月16日在泰國首都曼谷拍攝的2022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標識。新華社記者 王騰 攝
此訪是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我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成功實踐,是“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在外交舞臺上的生動展現,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
一場“峰會之峰會”聚焦全世界的目光。當地時間14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在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這場會晤,正值中美關系面臨嚴重困難局面,處于何去何從的關鍵節點,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一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關系一向被視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系,攸關世界前途命運。
三年來首次面對面會晤,持續三個多小時、超過事先商定的時長,兩位元首的交流全面、深入、坦誠——細節預示著新的起點。習近平主席同美國總統拜登的會晤,達到了深入溝通、明確意圖、劃清紅線、防止沖突、指明方向、探討合作的預期目的,為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注入寶貴的正能量。
在這次舉世矚目的會晤中,習近平主席深刻剖析中美關系實質,強調應從把握世界大勢的高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摒棄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維,確立對話而非對抗、雙贏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調,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同確保中美關系沿著正確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此次中美元首會晤明確了一個方向,就是防止中美關系脫軌失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確定了一個框架,就是共同探討確立中美關系指導原則或戰略性框架;啟動了一個進程,就是要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落到實處,管控和穩定中美關系。
回望風雨歷程,元首外交始終是中美關系的“指南針”和“定盤星”,對兩國關系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是在元首層面為穩控關系、避免沖突采取的最重大行動,有助于兩國關系校準航向、重回正軌,將深刻影響中美關系的走向,深刻影響國際格局的演變。
“中美元首會晤開啟‘架橋’努力”,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此給予積極評價;“會晤最終的結果超出預期”,國外媒體紛紛對會晤進行報道;“中美元首此次會晤是一個重要積極信號”,巴西經濟學家羅尼·林斯認為,此次會晤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穩定增加了信心和希望。中美處理好彼此關系,就是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這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遠望方覺風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把握歷史大勢、順應時代潮流,更能深刻認識到,中美關系不應該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盡管前行的道路少不了艱難險阻,但只要找到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保持對話溝通,管控矛盾分歧,推動交往合作,就一定能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二)
這是一份意蘊深厚的國禮。11月19日,習近平主席將“復興號”動車組模型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四卷英文版贈給泰國總理巴育。厚重的禮物,講述著中泰關系發展的生動故事,也折射出中國與亞太地區經濟體密切合作、共同發展的廣闊圖景。
當前,亞太地區局勢總體穩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主流,區域合作不斷取得進展,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帶。與此同時,隨著世界經濟風險快速積聚,個別國家推行帶有冷戰色彩的“印太戰略”,亞太合作經歷嚴重外部干擾。
站在十字路口,世界向何處去?亞太怎么辦?習近平主席鑒往知來、辨明大勢,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指明深化亞太合作的前進方向,倡導走和平發展之路、開放包容之路、和衷共濟之路,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建設和平穩定、共同富裕、清潔美麗、守望相助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無論是闡述新形勢下推進亞太合作的六點思路,還是與印尼、泰國簽署系列合作文件,都為亞太繁榮發展帶來新機遇、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