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意義在于記錄,每一個歷史時刻、歷史事件都應該有人記錄。誰來記錄中國空間站的成長和變化?如果沒有人做的話,那我必須去做!”
2022年9月20日傍晚,赤色染透了天空,云彩如一團絢爛的火焰。從北京昌平的住處出發,“90后”天體物理學博士劉博洋,載著200多公斤重的天文觀測器材,驅車3個小時來到位于北京密云不老屯鎮的國家天文臺密云站附近,等待第二天凌晨5點左右中國空間站過境的5分鐘,力爭為“天宮”留下一張從地面拍攝的清晰影像。
從“一”字型、“土”字型、“L”型,再到“T”型、“十”字型,這些影像背后,是一名“追星”青年50多次的追逐,是中國空間站從小到大的成長記錄,也是一部中國人“太空家園”的成長日記。
一次次披星戴月的路途,換來一張張激動人心的影像,拉近著“天宮”與地球的距離。他的望遠鏡,成為聚焦中國空間站與浩瀚蒼穹對話的“新窗口”。
一份“特殊禮物”
國家天文臺密云站是我國早期射電天文的主要觀測基地,也是北京周邊觀測星空和天文攝影的絕佳去處。9月21日,是劉博洋今年第38次拍攝中國空間站,他打算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周年送上的一份“特殊禮物”。
拍攝中國空間站的計劃始于今年3月,而拍攝人造天體的想法早在兩年前就已萌生。
2020年,還在西澳大學讀博的劉博洋驚訝于國外的攝影師能夠在地面拍出國際空間站的精細影像,作為一名天體物理學的“專業選手”和天文攝影的“忠實愛好者”,他暗暗決定也要拍出這樣的照片。
從地面拍攝太空中的運動物體,絕非按動快門那樣簡單。首先,需要能夠實現光學跟蹤的軟件,控制望遠鏡跟蹤拍攝。但劉博洋所能找到的軟件,要么開發年代久遠,要么設計不夠成熟,難以正常運行。
“開發出光學跟蹤程序,自己編程!”今年3月18日,劉博洋決定不再等待,他不想錯過記錄中國空間站“從小到大”成長軌跡的最佳階段。
2022年是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的關鍵之年。5月上旬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迎來在軌建造階段。從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到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再到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伴隨每一次發射任務而來的,是中國空間站構型的不斷變化。這期間,每個月甚至每一天,中國空間站的形態都可能不一樣。
如果不能在天舟四號發射前,開發出跟蹤拍攝空間站的技術,那劉博洋就會錯失記錄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從最小構型到完全建成的“成長經歷”的機會。
意識到這點,他“非常激動,想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航天”,但是時間也立馬變得緊迫起來。
嘗試、失敗;再嘗試,再失敗……4月19日,在河北衡水郊外,劉博洋第一次使用自主開發的光學跟蹤程序,成功捕捉到清晰的中國空間站特寫影像。
“如果沒有親手拍攝、親眼見證中國空間站的變化,你很難想象,一個在我們頭頂飛行的空間站還能像機器人一樣變形。”
短短30天,劉博洋兌現了自己對中國空間站的“諾言”。
在劉博洋的好友兼搭檔、清華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王卓驍看來,“劉博洋近一年對空間站的拍攝,完整記錄了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復雜的過程和隱藏的細節,在未來十年乃至更久的空間站應用階段,都將持續讓公眾和專家回味這驚人的一年,將會成為空間站重要的檔案之一。”
等待中國空間站劃過夜空
“天文學不是活在歷史書上,而是活在現實生活中。每時每刻,世界各地都會有天文學團隊做出新的發現,讓我們感受到人類進步的腳步。”
1990年,劉博洋出生在內蒙古鄂爾多斯一個普通家庭。這一年,美國“發現者”號航天飛船將哈勃望遠鏡送入太空,人類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宇宙的更深處。
上小學前,父母帶他參觀了眾多博物館,他對天文館情有獨鐘,于是父母花兩個月的工資托朋友買了一臺60毫米口徑、700毫米焦距,附帶赤道儀的折疊式望遠鏡。
有了這臺望遠鏡,劉博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夜空。高中時,劉博洋報名加入了天文社。因入社考試成績好,當上了社團技術部部長,這是一個需要給其他社員講課的角色。為了講好課,他惡補讀了很多天文學科普書籍。他還參加了全國中學生天文奧賽,在天文論壇刷各種帖子,慢慢積累起很多天文學基礎知識。
天文社的“鎮社之寶”是學校唯一一臺大口徑反射式望遠鏡,和社員一起外出觀測時,劉博洋第一次有了野外觀星的體驗。透過望遠鏡,璀璨的銀河撲面而來,無垠的宇宙、無數的星河,以及無限的未知,更加驅動著這位少年的好奇。
高考時,他堅定地選了天文學專業,并如愿考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系。大三休學的一年,他做了兩件事,一是補課業成績,二是籌辦全國天文社團發展論壇,把全國高校天文社團的骨干聚攏在一起。直到現在,中國天文科普圈的同行中,有很多依舊是當年那幫社團活動中最活躍的人。
本科畢業后,劉博洋去了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之后通過聯合培養去西澳大學讀博。就這樣,從內蒙古鄂爾多斯一個喜歡用望遠鏡看月亮的男孩,到天體物理學博士,再到國內在地面拍攝到中國空間站清晰特寫影像的天文攝影師,劉博洋用多種方式探索星空,把星辰大海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隨著每一次發射任務的完成,中國空間站不斷改變著構型,而在地面,能觀測并拍攝中國空間站過境的條件卻十分有限,甚至某種新構型的拍攝機會只有一兩次。為了不錯過良機,劉博洋自費輾轉多地,尋找具有更好拍攝條件的地點,北京、河北、海南、甘肅、陜西、江西、江蘇……只要條件允許,他都會帶著兩大箱設備,趕往拍攝地,等待中國空間站劃過夜空的那幾分鐘。
復雜的拍攝工作要求對程序算法不斷迭代演進,觀測條件的瞬息變化更讓劉博洋追著云層賽跑。盡管有接近一半失敗的拍攝經歷,但功夫不負有心人,自4月19日以來中國空間站的每一種構型,劉博洋都拍到了。
晝伏夜出,是這位“90后”天體物理學博士的工作常態。劉博洋說,要想與日月星辰對話,熬夜是必修課,受凍挨餓更是家常便飯。為了拍攝中國空間站,劉博洋去過荒漠、上過高原,甚至差點在沒有信號的野外迷路。這些辛苦在劉博洋看來根本不算什么。
兒時的那臺望遠鏡不斷變大,再變大,將遙遠的太空逐漸拉近,再拉近。更多人透過他的望遠鏡看向了太空,看清了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
“作為一個90后,沒能經歷發射東方紅一號時的艱難困苦,但我們所經歷的時代同樣值得銘記。歷史將我置于此時此刻,我就要見證斯人斯事。”
“出圈”的天文學博士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能把自己體會到的東西分享出來,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
中國空間站游弋在浩瀚無垠的太空,成為靜謐深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而在地面,劉博洋懷揣夢想,希冀能如星辰一般,成為照亮前路的一束光。
讀博期間,劉博洋開始做天文科普,相比于學術研究,他的優勢在于把專業的天文知識用通俗的方式講出來。如今,他成為一名全職天文科普作者。
專業的學科背景,加上近幾年人們對中國航天的關注度持續增加,劉博洋吸粉無數,天文學博士的劉博洋“出圈了”。
對于未來,劉博洋有著清晰的規劃。除了做好天文科普,他也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工程價值。接下來,他將參與北京大學“6-8米口徑成長型通用光學望遠鏡項目”,打開與浩瀚蒼穹對話的“新窗口”。
在王卓驍眼中,“劉博洋這些基于航天和天文的科普創作,不僅把天文發現的樂趣帶給更廣的受眾,而且通過獨特視角記錄航天發展,也讓人類奔向星辰大海的目標深入人心。”
為了能在中國空間站過境的短短幾分鐘內,成功捕捉到“天宮”的身影,劉博洋每次都要提前兩個小時開工。從硬件組裝到校準測試,每個環節都是一次對細心和耐心的考驗。
北京寒冷的冬夜里,劉博洋和同伴們忙著架設設備。頭頂,星光半明半昧,宇宙深邃無垠。(記者劉金海、黃臻、郝昭)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臺有戲閩韻頌福”閩劇專場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倉前公園上演,由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選送的民樂合奏、閩劇折子戲等 ...
2024年閩臺藝術青年音樂會開幕,本次音樂會由省文旅廳主辦,是第九屆福建藝術節和兩岸藝術青年歡樂匯的重要配套活動。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賽程,四個小項的短節目和韻律舞比賽將于14日展開,15日進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則將按照國際賽事慣例進行表演滑。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來阻擋一下。”在廣西天等縣小山鄉中心小學的運動場上,體育老師張世強盯著隊員們訓練時的跑動情況,不時提醒。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