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物品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少些“一次性” 多些“可循環”
一次性洗臉巾、一次性碗筷、一次性手套、一次性紙杯……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人們消費習慣改變,便宜、方便的一次性物品受到部分消費者青睞。一次性物品種類越來越多,使用場景不斷豐富,造成生態環境壓力逐漸增大。
近年來,中國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鼓勵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科學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的替代產品,引導公眾養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對于一次性物品,應減少使用,強化回收利用、循環再生。專家認為,治理一次性物品污染和浪費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設計、生產、消費、回收、處理等環節,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一次性物品種類多、消耗快
“現在的生活幾乎被一次性物品包圍了。”北京市民陳曉麗是一名90后,最近計算生活支出時吃了一驚——平均每月購買一次性物品的費用竟達百余元。“像一次性洗臉巾、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垃圾袋、一次性抹布、濕廁紙、塑料餐盒這些東西,幾乎每天都用,算是剛需了,既方便又衛生;但每次倒垃圾時,近一半是一次性的東西。”
啥是一次性物品?目前沒有統一定義,通常指消耗量大、不耐用、只適合使用一次的物品。記者在北京市一些超市走訪發現,貨架上一次性物品十分常見,如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吸管、一次性餐盤紙,還有懶人抹布、包書膜等。貨架上還有供出行使用的一次性產品,如床單被套、坐廁紙、牙刷、梳子、收納袋等。在生鮮區,幾乎每種蔬菜、水果都被塑料袋、保鮮膜包裝好。對一些散裝菜品,工作人員在打單時也會用塑料袋打包。
隨著一次性物品類型和使用場景增多,生活中一些涉及衣食住行的耐用品慢慢朝著一次性物品方向發展,如一次性雨衣、一次性袖套、一次性圍兜、一次性剃須刀、一次性馬桶刷、一次性內褲等。
消耗快、方便是一些消費者選擇一次性物品的主要原因。在超市購物的馬女士說,家里一次性杯子、碗筷、袋子等物品消耗快,需要多買些備著。也有消費者坦言,內心并不想使用一次性產品,一方面是由于買的種類和數量多,總的花費不低;另一方面是養成了不環保的生活習慣,“趕上網絡購物節,為了價格更劃算而囤貨,還出現閑置、過期的情況,這完全是浪費”。
相關調查印證了消費者的這種復雜心態。天津《今晚報》去年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難以拒絕選購和使用一次性物品,超半數曾通過網絡購買一次性清潔用品。同時,六成左右受訪者意識到一次性物品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超四成受訪者認為一次性物品易導致垃圾分類困難、“三無產品”潛藏安全健康風險。
在過去,一次性物品給人的印象是品質一般,只能湊合著用。隨著新型塑料、無紡布、竹子等材料應用,“衛生”“安全”成為一些一次性物品的常用宣傳詞匯。
“讓我看看有多少人還在用毛巾洗臉?趕緊換成一次性洗臉巾,幾毛錢一張的價格,方便、衛生、效果好。”在一家電商直播平臺,在主播推銷下,商品列表中的一次性洗臉巾下單量大增。
隨著消費者對護膚效果的需求提升,一種看起來像抽紙、用起來像布的一次性洗臉巾,近年來逐漸登上消費者的洗漱臺。不過,部分一次性洗臉巾并不像商家宣傳的那么安全。業內專家表示,由于一次性洗臉巾目前尚無國家標準,部分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缺乏完善保障,虛標成分等問題較為普遍。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的抽檢結果中,部分產品存在熒光劑、漂白劑超標,材質虛標、對皮膚有刺激、不環保等問題。
一次性物品治理重點應是減量使用,以及被廢棄后的回收和處置
人們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物品究竟有多少?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馬勇說,由于一次性物品分類較多,并不斷有新的一次性物品和使用場景出現,導致使用量目前還沒有過完整統計。不過從外賣、快遞、酒店等所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數量看,整體使用量十分巨大。
以外賣平臺提供的一次性物品為例,根據相關統計,各大外賣平臺每天訂單量達數千萬單。如果按平均每單外賣消耗2—3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杯、一套一次性餐具(包括筷子、勺子、叉子)、一個一次性塑料袋計算,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物品數量驚人。
“過度使用一次性物品,會給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馬勇說,這種挑戰既包括環境污染,對水源、土壤等生態環境產生損害,又包括增加垃圾處理壓力,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并可能造成野生動物誤食后死亡,影響生物多樣性發展等。
如果廣泛使用一次性物品成為一種消費習慣,將可能形成“用完就扔”的消費文化。比如,部分消費者習慣于使用一次性物品后,會把一些物美價廉的耐用品當做一次性用品使用,長此以往,將導致缺乏節約意識和綠色消費習慣;部分商家會放松質量把控,將更多精力放到迎合部分消費者一次性的消費習慣和需求上。“人們一些習慣一旦形成便不受主動意愿支配,糾正已經養成的行為習慣,特別是負面結果不會馬上出現的行為習慣,是有一定難度的。”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杜立婷說。
雖然一次性物品有著明顯弊端,但是直接禁止也不現實。一方面,由于一次性物品使用廣泛,全面禁止將給消費者帶來不便。另一方面,可能造成衛生隱患。因此,需要審慎對待一次性物品及其廢棄物帶來的污染和浪費問題。
“一次性物品造成污染和浪費的本質,是廢棄物處理不當造成的環境泄露。”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王永剛舉例說,與鋼鐵、有色金屬等其他工業材料一樣,塑料本身具有很好的可回收性,理論上完全可以進行回收和再生循環利用。但是由于塑料應用領域廣泛,其中一些塑料制品在消費后很容易人為丟棄,難以收集,存在泄露到水體、土壤中的風險。加上塑料本身具有很好的耐腐蝕性,即使是小小的塑料吸管,也會在自然條件下長期存在,長年累積就會形成較嚴重的污染。
“一次性物品本身不是污染物,治理重點應該是減量使用,以及它們被廢棄后的回收和處置,實現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王永剛說。
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很光榮,是一種生活時尚
為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中國已通過立法方式來推動解決。
2020年9月1日起,修改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開始施行。該法規定,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旅游、住宿等行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推行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
去年1月,商務部就《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報告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提出,商務領域經營者中的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電子商務平臺(含外賣平臺)企業、外賣企業應當向商務主管部門報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況。
地方層面,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陸續出臺地方性法規,提出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有的地方還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帶頭,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
“通過國家和地方層面的立法,在源頭對一次性物品進行減量,有利于促進綜合治理,是很大的進步。”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垃圾減量項目主任孫敬華認為,未來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出臺規定,限制使用非必需的一次性物品,并真正做到執法必嚴。對企業來說,應通過部門監管、行業倡導,督促其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扭轉一些全行業性質的浪費行為和不環保的商業模式。
塑料在一次性物品中占據很大比例。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廢塑料回收再生工作,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廢塑料回收再生利用產業鏈,廢塑料回收率排在世界前列。
王永剛認為,借鑒廢塑料回收經驗,治理一次性物品污染和浪費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產品設計、生產、流通、消費、回收、處理、再生利用等諸多環節,應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既要做好生態設計、減量使用,又要完善廢棄物末端收集處置基礎設施。同時,針對各類廢棄物建立完善的回收利用體系,通過征收基金、給予補貼等方式建立價值補償機制,保證相關者的回收利用行為具有經濟性,鼓勵對不具備經濟價值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對相關替代品和方案,應從經濟性和包括廢棄后處置環節的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進行科學的對比分析。
近年來,孫敬華和她的同事積極倡導出門帶“五寶”:水杯、筷子、飯盒、手絹、環保袋,分別對應一次性紙杯、餐具、餐盒、紙巾、濕巾、塑料袋的減量使用。“因為即便是使用可降解材料的物品,仍是一次性的,如果過量使用,成本最終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產生的浪費和危害也很大,所以環保的標準不僅在于材料,更在于消費者的行為本身。”
孫敬華建議,通過積極宣傳倡導,尤其是抓好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讓更多人意識到,和“光盤行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一樣,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也很光榮,也是一種生活時尚,進而促進公眾養成垃圾減量和零廢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記者 彭訓文)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在搜救工作基本完成后,地震災區應重點做好預防傳染病暴發的工作,特別是腹瀉和呼吸系統疾病。世衛組織駐緬甸辦事處副主任埃琳娜· ...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在搜救工作基本完成后,地震災區應重點做好預防傳染病暴發的工作,特別是腹瀉和呼吸系統疾病。世衛組織駐緬甸辦事處副主任埃琳娜· ...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臺有戲閩韻頌福”閩劇專場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倉前公園上演,由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選送的民樂合奏、閩劇折子戲等 ...
2024年閩臺藝術青年音樂會開幕,本次音樂會由省文旅廳主辦,是第九屆福建藝術節和兩岸藝術青年歡樂匯的重要配套活動。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賽程,四個小項的短節目和韻律舞比賽將于14日展開,15日進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則將按照國際賽事慣例進行表演滑。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來阻擋一下。”在廣西天等縣小山鄉中心小學的運動場上,體育老師張世強盯著隊員們訓練時的跑動情況,不時提醒。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