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8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郭斌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核心提示
近年來,我省積極落實中央支持文藝發展的多項政策,福建各級黨委政府把文藝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在宣傳部門牽頭推動下,近三年,共有33部福建出品的電視劇在央視、省級衛視和網絡平臺播出。去年,我省電視劇佳績頻傳: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13部獲獎電視劇中,我省有3部,獲獎數量居全國第一;在第33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中,我省立項出品的《山海情》《絕密使命》雙雙獲獎,實現獲獎的歷史性突破。
日前,首屆中國電視劇大會在廈門舉行,來自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知名影視公司和高校等逾千名電視劇工作者與會。作為主辦地,福建將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進一步提煉主題,從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自信的力量、創作的源泉,持續優化影視創作生態,積極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時代優秀作品,為推動中國電視劇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大會期間,由全國電視劇名家組成的福建故事采風團走進廈門、泉州、龍巖、寧德及我省部分首批重點影視外景地拍攝基地,尋覓創作素材和靈感,也一路探尋福建電視文藝的發展“密碼”。
“閩山閩水”講好故事
對電視劇創作而言,要為廣大觀眾奉獻一道文化盛宴,找準選題是第一步。
“看一集就停不下來!”“扶貧劇也能成為爆款!”“主旋律也可以拍得這么好看!”……《山海情》一經播出即在豆瓣上開分9.1分,成為2021年開年最受關注的電視劇,是近年福建電視劇不得不提的“高光時刻”。
該劇生動再現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講述了福建對口幫扶寧夏,與寧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將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開播至今,該劇已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33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等諸多獎項,實現了國家級電視劇獎項“滿堂紅”。
“《山海情》是‘好故事出好作品’的一個典型。”參加電視劇大會的多位名家說,《山海情》的成功,是把“扶貧奔小康”的主題放在了更恒久的視野中,使之升級成為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在時空和格局、境界上都實現了新突破。
一部好的電視劇,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福建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多元交融,海絲和僑臺特色鮮明,是電視劇創作生產的富礦。
在廈門,采風團一行漫步集美鰲園,在嘉庚紀念館傾聽“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先生愛國愛鄉、傾資興學的故事。“今天完整地了解了陳嘉庚的故事,讓我特別感動。”獨立制片人王莉先后來廈門取景拍片多次,這次的采風活動讓她產生了新的創作靈感,“希望尋找機會拍陳嘉庚、林巧稚等名人的故事,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展現廈門人精神面貌的作品”。
在龍巖,電視劇名家走進古田會議會址、客家族譜博物館、洪坑土樓群……“我們到了一個地方以后,就是要千方百計地找到當地的文化精髓,尋找那些可以觸動我們創作靈感的東西。永定的客家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非常濃厚,為我們創作優秀的影視劇提供了很多好素材。”一路走來,中廣聯合會電視制片委員會副會長楊玉冰有感而發。
圍繞建黨百年福建篇章,整體性挖掘、系統性梳理、系列性開發、連續性創作,推出“紅色三絕”系列電視劇《絕命后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等;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出電視劇《一諾無悔》《谷文昌》《那山那海》《那些日子》等;圍繞“福”文化、閩人智慧等,推出講述莆仙木雕技藝傳承故事的電視劇《一代匠師》等。近年來,我省在電視劇創作上佳作頻出。
“故事真實才能打動人。福建電視文藝作品之所以受到觀眾喜愛,其基礎在于我省常態化組織大力開展的一系列福建故事采風行活動。”省廣播電視局電視劇管理處鄭劍飛告訴記者,近年來,省廣電局常態化組織中國電視劇名家福建故事采風活動,先后邀請200多位中國電視劇知名制片人、導演、編劇、主角演員等來閩采風采訪,組織31個電視劇項目主創在福建“下生活”,“引導電視劇創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身入’的同時更加‘心入’‘情入’,通過交流碰撞,使得福建資源得以轉化為電視劇語言”。
“我們還引導制作機構把創作觸角廣泛伸到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拓寬思路,更加注重‘青春敘事’、年輕化表達,立項制作了都市律政劇《女士的法則》、闡釋家庭和諧之美的《對你的愛很美》、溫柔解答現實困境的《沉睡花園》、以成長之名觸摸生活肌理的《少年派(第二季)》、‘一書兩拍、雙劇聯動’的《一生一世》《周生如故》等。”談起福建出品的電視劇,鄭劍飛如數家珍,“今年以來,我省出品的《去有風的地方》《女士的品格》《歸路》也都是接續霸屏衛視臺,引發收視熱潮。”
“用心用情”打造精品
電視劇創作生產是復雜的系統工程。能成為“現象級”的爆款作品,從來不是只具備單一好故事的屬性,而是綜合了各種資源要素和貼心服務。
本屆中國電視劇大會期間,每位來賓的會議材料袋里,分量最重的當數厚厚的《拍在福建——電視劇拍攝服務指南》。
“一冊在手,讓我們這些影視機構和導演團隊足不出戶即可實現線上初步勘景、選景,真是太貼心、太方便了。”這本由省廣電局編印的最新版《指南》厚達350頁,全景式呈現我省影視拍攝取景資源,全方位介紹全省各級影視產業扶持政策,全鏈條梳理落地拍攝流程等,加上可一鍵掃碼查看的“福建電視劇拍攝720°云勘景平臺”,以及細致到具體聯系人手機號碼的“電視劇協拍服務機構名錄”,讓多位參會嘉賓由衷贊嘆。
除了《指南》和云勘景平臺,我省還整理匯編了涵蓋六大篇章30個福建故事的《閩派電視劇選題項目(第一輯)》等資源信息,嵌入804個可供拍攝的取景點資源,吸引全國電視劇優秀創作力量來閩采風采訪、合作創作。
“優化營商環境是我省推動電視劇創作生產高質量發展工作的關鍵事。”省廣播電視局電視劇處二級調研員謝雪花說,“針對電視劇領域行政服務及落地拍攝需求等,我們全面推行電視劇審批事項‘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落地拍攝‘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務’、完成片審查‘同步作業、一并修改’;對重點電視劇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容缺審查、無休審查、邊送邊審邊改機制等,讓制作機構在福建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
影視基地是影視作品生產的主要“車間”,是影視作品制作流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物質保障。
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近年我省積極布局影視產業生態鏈,提升影視基地設施建設,著力培育綜合性影視產業平臺。
在平潭,竹嶼灣影視基地建設的5000平方米標準攝影棚在聲學、工藝、電力等多方面均處在國內領先水平,可勝任大中小型劇組拍攝需求;千年古縣泰寧的影視基地從無到有迅速發展,現已建成達到演播室級別的專業攝影棚,影視綜合劇場、影視主題酒店、影視招商中心先后落成投用,吸引眾多影視企業入駐,成為我省影視版圖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南平松溪,全省首個掛牌成立的影視外景拍攝地在梅口埠揭牌,作為松溪湛盧文化中古渡文化的代表,其古樸滄桑的舊宅牌樓、清幽靜謐的鵝卵石巷道、悠然而立的古樟樹林皆可取景。
電視劇《開端》《以家人之名》《沉睡花園》《對手》等多部國內熱播劇播出時,熟悉的場景讓省內觀眾倍感親切。“多個場景都是在廈門影視拍攝基地取景,我們為劇組提供協拍、影棚配套、委托制作等一站式全程服務,深得劇組好評。”鐘元是廈門市影視產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負責運營廈門影視拍攝基地。他告訴記者,截至2023年5月29日,廈門影視拍攝基地累計服務客戶112次,引進及受理來廈拍攝報備的劇組360個,實現累計帶動落地消費逾16億元。
“廈門、漳州、泉州、三明、龍巖、平潭、泰寧、屏南、松溪等市、縣均成立了電視劇協拍官方機構,統一負責在地拍攝服務工作。”省廣播電視局電視劇處四級調研員王衛東介紹,我省還規劃建設了“以廈門為核心,漳州、泉州為兩翼”的電視劇“1小時拍攝圈”,旨在集聚行業資源,為電視劇劇組提供更加便利、更多場景、更具特色的影視拍攝服務。
在省級財政方面,我省還設立了“福建省文藝發展專項資金”“福建省電視劇創作生產專項資金”等,對電視劇劇本創作、拍攝制作、宣傳推廣、專題研討、采風活動、拍攝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活動和播出獎勵、獲獎電視劇獎勵等九個類別進行全流程扶持。
福州、廈門、泉州、三明、龍巖、平潭綜合實驗區以及泰寧、屏南、松溪等市、縣(區)出臺扶持政策,形成省市縣三級疊加、相互聯動的電視劇扶持政策體系。
據統計,3年來省級財政累計兌現各類扶持資金近1億元,廈門、泰寧等市、縣配套扶持資金超3億元,推動全省新增影視企業近400家、投資額超190億元,創作生產了電視劇《對手》《向風而行》《以家人之名》《偷偷藏不住》《一閃一閃亮星星》《奔跑吧,急救醫生》《你好檢察官》《大道薪火》等一批融入福建煙火氣的電視劇精品。
“影視+文旅”雙向奔赴
“這個鼓浪嶼最美轉角,是電視劇《轉角遇到愛》《暗戀·橘生淮南》的取景地,太漂亮了!”“這個場景跟電視劇里的一模一樣,很親切!”……暑期剛剛開始,廈門就迎來不少慕名自駕前來“追劇”的游客。
一座城成就一部劇,一部劇帶火一座城。如今,電視劇正在成為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全新窗口。在“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爆款”電視劇作品中,風格獨特的福建美食、美景、煙火氣正在為文旅融合發展創造更多生活化的場景。
《山海情》中的荔枝肉、“紅團”,《一諾無悔》中的政和白茶、乾東小胳,《對手》中的興化米粉、沙茶面,《那山那海》中的紅膏鱘、烏米飯等,均占據過美食榜C位。《絕密使命》讓伯公凹交通小站舊址等成為紅色旅游熱門目的地;《愛拼會贏》里的閩南紅磚古厝、安平橋等,折射出濃郁的晉江式商情、閩南式親情;《向風而行》《以家人之名》《你好檢察官》《對你的愛很美》等取景于廈門,通過可視化的電視語言,展現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廈門城市氣質。
最近,“跟著《偷偷藏不住》打卡廈門同款取景地”的話題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熱度逐漸攀升。電視劇《偷偷藏不住》在廈門取景拍攝,自6月20日上線后,熱劇效應正將廈門旅游推向高潮。數據顯示,該劇取景地廈門誠毅科技探索中心游客接待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52.7%,環東浪漫線丁字壩也成為爆款打卡點,節假日單日客流量最高達10萬人次。
“一部影視作品的熱播,其背后的取景地也成為觀眾的熱門打卡地,讓影視劇自然成為生動的‘旅游指南’。”廈門航空國際旅行社旅游中心總經理李麗萍告訴記者,“我們推出的‘跟著影視劇去旅行’旅游精品線路,包含了山海健康步道、彩虹階梯、地鐵一號線等影視打卡地,與廈門熱門旅游線路的配合度較高,很受游客青睞。”
借助首屆中國電視劇大會在廈門舉辦的契機,廈門市文旅局整合鷺島內外取景地資源,推出“追熱劇 游廈門”2023廈門影視旅游線路系列產品,帶領市民游客觀賞、打卡。全新打造的35個影視打卡點和10條影視游線路一亮相,隨即成了網紅產品,眾多“追劇”而來的游客反饋“有意思”“不虛此行”。
“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廈門是不少影視人心目中理想的‘天然攝影棚’,每年有超過百部影視作品在廈門取景拍攝。”廈門市影視產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元說。
記者了解到,以“人在劇中游”“影視打卡游”等為主題,借力近期在廈門拍攝取景的熱播影視作品,廈門包裝了集美學村龍舟池、同安濱海浪漫線、五緣灣游艇碼頭、沙坡尾雙子塔、華新路華僑別墅群、廈門園林植物園雨林世界、西堤咖啡一條街、華美文創空間蝴蝶階梯等影視取景地,在部分場景中設置造型多樣的打卡展陳,為游客營造與熱播劇中主人公同款的打卡體驗氛圍。
“我們還策劃組織‘影視研學游’,不僅有觀光內容,還讓中小學生深入了解影視劇拍攝過程,體驗影視拍攝的樂趣,非常受歡迎。”廈門建發國際旅行社集團總經理王珺瑜介紹。
“甚至很多影視明星的家屬都加入到我們的打卡行列中。”王珺瑜告訴記者,很多明星在拍攝完成后,會推薦家人到廈門打卡、度假。“集團每年會接待很多明星家屬團,他們深入廈門各個影視網紅打卡地,感受‘詩意廈門’的獨特魅力。”
據統計,今年前6個月,廈門游客量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我們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的決策部署,注重發揮電視劇大眾文藝形式作用,推動制作機構在電視劇創作中更多融入福建文旅資源,創作生產更多融入福建元素、講好福建故事、詮釋福建精神的閩派電視劇精品。”省廣播電視局電視劇處處長林誠告訴記者,“影視+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為我省文旅帶來了新的氣息與活力,“既服務廣大游客,讓劇迷能夠全景式感受劇中人物的生活場景,又助力電視藝術與人民群眾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影視資源優勢轉為市場優勢”。
記者手記
促進福建電視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
福建日報記者 郭斌
這些年,福建電視劇藝術高質量蓬勃發展。追根溯源,與福建有“寶”、有“福”、有“景”密切相關。
福建有“寶”。“福”文化、紅色文化、朱子文化、閩臺文化、海洋文化、船政文化、侯官文化等多元共生、兼容并蓄;朱熹、蔡襄、林則徐、嚴復、沈葆楨、陳嘉庚等名人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福建有“福”。作為全國唯一以“福”命名的省份,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與實踐地,文藝素材廣博多彩,是電視劇創作生產的有福之地。
福建有“景”。福建是中國最“綠”的省份,是中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這里,山川秀美、風景旖旎、氣候宜人,山河湖海、紅磚青瓦、坊巷煙火,萬國建筑、民間手藝、傳統風情,可滿足影視劇組常年拍攝需求。
放眼全國,對標先進省市,我省的電視劇創作生產還存在發展空間,需要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工作導向和價值取向,整體布局、超前謀劃,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福建之美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全面提升福建電視劇影響力。
在當前全省上下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中,期待電視劇創作生產生態進一步優化,加快推進全要素匯集、全產業鏈培育、全生命周期扶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造的良好環境,用心、用情打造更多具有本省文化標識的精品力作,推動新時代福建電視文藝事業發展。
廈門影視拍攝基地
《閩派電視劇選題項目》涵蓋了六大篇章30個福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