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今天(11月8日)我國進入立冬節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寒冷冬季的開始。立冬后冷空氣活動更加頻繁,入冬進程加速。中國天氣網推出常年立冬期間全國冬日地圖,看看哪些地方寒風漸起冬將至。
【全國冬日地圖】立冬時節北方大部跨入冬季
常年立冬節氣開始時,北方多地已入冬,冬季前沿抵達華北中部、秦嶺、川西高原一帶。立冬節氣期間,入冬進程加速,冬季繼續向南跨越,河北南部、陜西南部、山東南部、河南大部、蘇皖北部、湖北西北部都會陸續邁進冬天的門檻。像石家莊(11月7日)、西安(11月11日)、濟南(11月10日)、鄭州(11月13日)、合肥(11月18日)、南京(11月19日)等省會級大城市常年入冬的平均日期都集中在立冬時節。
而南方大部此時還處在秋季當中,像湖南、湖北大部等地涼意十足秋正盛。海南、廣東南部沿海地區則是暑熱猶存,夏日未盡。
【立冬天氣】氣溫驟降 寒意漸重
立冬之時,萬物終成。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氣溫驟降,寒意漸重。
“立冬一日,水冷三分。”立冬是全年降溫最猛的節氣,尤其是北方,此時已進入“以風鳴冬”的寒冷時節。中國天氣網盤點二十四節氣全國氣溫變化情況發現,立秋開始,全國平均氣溫開始下滑,立冬降幅最大,相比上一節氣霜降氣溫下跌達3.77℃。
立冬后降水的形式更加多樣,有雨、雪、雨夾雪、冰雹等,華北地區往往會出現初雪,東北和西北地區,這個時候已是大雪紛飛的景象了。
在冷空氣間歇期,華北、黃淮等地晝夜溫差大,濕度增加,易出現霧和霾天氣,尤其是早晚能見度比較低,對人們的生活出行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立冬不等于入冬,立冬后冷空氣實力更強,活動更頻繁,冬季前沿開始跨越秦嶺淮河,北方大部已入冬,而南方大部仍處于秋季。
【立冬物候】水始冰 地始凍
立冬分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說的是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與野雞線條顏色相似的大蛤。
“立冬晴,好收成。”立冬時節,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南、華南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做好晚稻的收、曬、晾。
【立冬習俗】補冬忌大補 御寒要全面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為了抵御寒冷,民間有“立冬食補”的習俗,北方吃餃子,南方通常吃蘿卜燉羊肉、姜母鴨、鯽魚豆腐湯等進補菜品,不過補冬需適度,切忌盲目“大補”。
立冬后天氣漸寒,小伙伴們要提前準備好羽絨服、帽子、圍巾、手套等御寒裝備,及時添衣加被預防感冒。
朔風起,萬物藏,立冬正以最平和的姿態拂去季節的躁動,讓萬物歸于平靜。我們也不妨在每日的忙碌之后,享受片刻冬的暖陽,安靜地感受這人間好時節。(文/劉珺 設計/劉紅欣 數據支持/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