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東亮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圖強林業局中心苗圃展示培育的西伯利亞紅松苗(3月16日攝)。停伐前,紀東亮曾經干過司機,把木材運送下山。“以前我們運的木材最粗直徑得有一米多,后來慢慢越來越細。”他說。如今他作為苗圃主任,負責圖強林業局樟子松、落葉松、云杉、西伯利亞紅松等樹種的育苗工作。隨著輕基質杯、智慧苗圃等育苗新手段的應用,營林造林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樹苗成活率也逐步上升。紀東亮說:“別看我手里的西伯利亞紅松苗現在還小,以后它們到了林子里能長到二三十米高。”
2014年4月1日起,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如今將滿十年。
以大小興安嶺為主的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是我國十分重要的森林生態功能區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大小興安嶺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以來,黑龍江省一方面守護好林木,另一方面不斷造林,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恢復明顯。如今,黑龍江省森林面積2012萬公頃,森林蓄積量21.58億立方米,均居全國前列。
停伐十年來,大小興安嶺數萬名林業工人由砍樹人變為種樹護林的“新林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伐木工人的后代傳承父輩的事業,守護山林,在林區從事新行業,推動林區轉型發展的浪潮奔涌向前。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pagebreak
在伊春森工電子商務產業園,電商主播張蕾直播售賣當地林特產品(3月12日攝)。今年39歲的張蕾是伊春鼎紅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電商主播,她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林業工人。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伊春森工電子商務產業園,電商主播張蕾(右)和同事討論售賣當地林特產品的直播細節(3月12日攝)。今年39歲的張蕾是伊春鼎紅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電商主播,她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林業工人。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伊春市友好區,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溪水林場分公司退休職工劉養順(右)和老伴楊秋娥在自家農家院中(3月13日攝)。退休后的劉養順在2016年辦起了農家樂。2023年,劉養順擴大經營規模,農家樂可同時容納近20桌客人,年增收十余萬元。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伊春市友好區,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溪水林場分公司退休職工劉養順在自家農家院中打掃衛生(3月13日攝)。退休后的劉養順在2016年辦起了農家樂。2023年,劉養順擴大經營規模,農家樂可同時容納近20桌客人,年增收十余萬元。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謝志華在他成立的漠河市北極村“浪漫之旅”民宿前臺(3月14日攝)。謝志華今年45歲,在北極村長大,南下深圳打過工,因“想念家里的這片林子”于2009年回到北極村,成為漠河林場的一名撲火隊員,并利用業余時間經營民宿。停伐以來,北極村的游客越來越多,他成立的“浪漫之旅”民宿也逐步擴大規模,從6間客房增加到19間。謝志華說:“小時候我們經常上林子里玩,是這片大山養育了我們。停伐之后生態慢慢恢復,游客因此變多了。”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pagebreak
在伊春市大箐山縣朗鄉鎮,李臣在東山公園搖動鑰匙串喚鳥(3月15日攝)。今年57歲的李臣是伊春森工朗鄉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的護林員,清晨上山喚鳥是他的一大樂事,已堅持超過10年,當地人稱他“鳥叔”。愛動物的李臣帶動不少居民加入到關愛鳥類的行動中來。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伊春市大箐山縣朗鄉鎮,李臣在東山公園喚鳥,給鳥喂食(3月15日攝)。今年57歲的李臣是伊春森工朗鄉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的護林員,清晨上山喚鳥是他的一大樂事,已堅持超過10年,當地人稱他“鳥叔”。愛動物的李臣帶動不少居民加入到關愛鳥類的行動中來。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龍江森工集團葦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平林苗圃,苗圃主任閆朝福在檢查大棚中的苗木(3月12日攝)。作為一名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閆朝福有30余年造林綠化苗木培育和林木良種繁育工作經驗,他希望能為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做出自己的貢獻。
新華社記者 吳悠 攝pagebreak
在位于伊春市豐林縣的五營國家森林公園,崔健華在練習喊森林號子(3月13日攝)。今年42歲的崔健華是一名“林三代”,現任五營國家森林公園經理助理,他在五營國家森林公園擔任過觀光車司機、文化宣傳隊隊長、導游部部長等職務,現主要負責導游培訓和政務接待等工作,是當地的“金牌導游”。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位于伊春市豐林縣的五營國家森林公園,崔健華(中)教工作人員喊森林號子(3月13日攝)。今年42歲的崔健華是一名“林三代”,現任五營國家森林公園經理助理,他在五營國家森林公園擔任過觀光車司機、文化宣傳隊隊長、導游部部長等職務,現主要負責導游培訓和政務接待等工作,是當地的“金牌導游”。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伊春市伊美區一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樣地,巡護員朱繼鑫在整理林下剩余物(3月14日攝)。今年30歲的朱繼鑫是伊春森工美溪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對青山林場分公司一名巡護員,是一名“林三代”。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伊春市大箐山縣,調度員杜汝旭操控無人機進行施業區的巡護作業(3月14日攝)。今年35歲的杜汝旭是伊春森工帶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指揮室的調度員。2023年5月,該公司將無人機引入到森林防護工作中,擴大了森防覆蓋面、提升了巡護頻次和防火效率。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伊春森工帶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指揮室,調度員杜汝旭用電腦操控無人機進行施業區的巡護作業(3月14日攝)。今年35歲的杜汝旭是伊春森工帶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指揮室的調度員。2023年5月,該公司將無人機引入到森林防護工作中,擴大了森防覆蓋面、提升了巡護頻次和防火效率。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伊春市烏翠區,手藝人李德文在制作木拼畫(3月14日攝)。今年48歲的李德文是一名“林三代”,現任伊春市美江木藝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部經理,主要負責木雕創作和木拼畫制作。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在伊春市烏翠區,手藝人李德文對木拼畫部件進行上色(3月14日攝)。今年48歲的李德文是一名“林三代”,現任伊春市美江木藝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部經理,主要負責木雕創作和木拼畫制作。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蘇百成身著全套火情處置裝備在圖強林業局直屬專業森林消防一大隊營區內(3月17日攝)。35歲的蘇百成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圖強林業局撲火專業隊已經工作了近20個年頭。蘇百成說,“防火滅火工作在林區是頭等大事。近年來,隨著森林防火感知系統等智慧化防火手段的應用,防火隊員們處置火情的效率大大提高。”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pagebreak
何喜艷在阿木爾林業局龍河林場龍河管護站內展示當地特產(3月18日攝)。何喜艷是一名“林二代”,她和丈夫王志勇是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阿木爾林業局龍河林場的管護人員,負責防火期入山人員的卡口管控、森林巡護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作。她說,停伐以來森林里的野生動物明顯變多了,花尾榛雞都經常能跑到房前屋后來。在阿木爾林業局的支持下,何喜艷開展了直播微商帶貨工作,2023年銷售額接近10萬元。何喜艷說:“通過直播帶貨我接觸到了國內外的顧客,他們對大興安嶺的特產很認可。守著這片越來越綠的林子,我感到很自豪。”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