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苦難與新生——西藏翻身農奴影像檔案:格桑曲珍
這是格桑曲珍老人(3月16日攝)。
格桑曲珍出生于1934年,是西藏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強慶村村民。她的父母曾是當地莊園的朗生(農奴),因此她一出生就成為莊園的農奴。“早晨天不亮上山拾牛糞,夜里捻羊毛到深夜”,然而最可恨的是他們還要忍受饑餓,“每天只給一小勺糌粑,根本吃不飽,只能不斷喝水填飽肚子”。
25歲那年,格桑曲珍和其余兩名女朗生實在無法忍受這種生活便逃走了。為了不被人發現,她們白天上山躲避,夜里上路逃跑,但是最終還是被人捉回了莊園。莊園派人將格桑曲珍按在地上,雙手雙腳被人抓著用木棍打在屁股上,“剛開始疼得不行,后來打麻了感覺不到疼痛”,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眼淚在格桑曲珍的雙眼里打轉。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格桑曲珍迎來新生。她和丈夫先后育有4個孩子,如今,格桑曲珍與孫子和孫媳婦一起生活,孫子外出務工,孫媳婦在家照看老人。他們一家住在一棟二層藏式樓房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格桑曲珍說,現在的生活是過去想象不到的,想吃什么都有,只要肚子能裝得下。
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pagebreak
格桑曲珍展示自己的身份證(3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pagebreak
格桑曲珍撫摸著家里的貓(3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pagebreak
格桑曲珍在家中(3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pagebreak
格桑曲珍(左三)與家人合影(3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pagebreak
格桑曲珍(左三)與家人合影(3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