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凡在天津市南開區悅動廣場的辦公地上班(5月17日攝)。今年28歲的王超凡是一位腦癱青年,他現在負責創美助殘基地的新媒體運營。王超凡熱衷于學習各種后期制作軟件,有著不錯的文字功底和視頻剪輯技術,平時還喜歡拍照,他很享受現在的工作。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王超凡在天津市南開區悅動廣場的辦公地上班(5月17日攝)。今年28歲的王超凡是一位腦癱青年,他現在負責創美助殘基地的新媒體運營。王超凡熱衷于學習各種后期制作軟件,有著不錯的文字功底和視頻剪輯技術,平時還喜歡拍照,他很享受現在的工作。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刁文超在天津市西青區的咖啡廳內工作(5月16日攝)。今年37歲的刁文超是一位聽障人士,他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的咖啡師。來到創美助殘基地后,刁文超在同事的幫助下開始學習制作咖啡,并逐漸能夠獨立接待客戶,語言能力也得到提升。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刁文超在天津市西青區的咖啡廳內工作(5月16日攝)。今年37歲的刁文超是一位聽障人士,他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的咖啡師。來到創美助殘基地后,刁文超在同事的幫助下開始學習制作咖啡,并逐漸能夠獨立接待客戶,語言能力也得到提升。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牛富佳在天津市南開區悅動廣場的辦公地上班(5月17日攝)。今年24歲的牛富佳小時候因車禍失去了左腿,她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的動漫設計師。牛富佳曾在全國第七屆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優秀技能獎,她在工作中樂觀開朗,是基地的優秀員工。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牛富佳在天津市南開區悅動廣場的辦公地上班(5月17日攝)。今年24歲的牛富佳小時候因車禍失去了左腿,她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的動漫設計師。牛富佳曾在全國第七屆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優秀技能獎,她在工作中樂觀開朗,是基地的優秀員工。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張子悅在天津市南開區悅動廣場的辦公地上班(5月17日攝)。今年32歲的張子悅是一位聽障人士,他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的人工智能訓練師。他很喜歡這份工作,經常主動加班幫助新來的同事適應快節奏的工作。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張子悅在天津市南開區悅動廣場的辦公地上班(5月17日攝)。今年32歲的張子悅是一位聽障人士,他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的人工智能訓練師。他很喜歡這份工作,經常主動加班幫助新來的同事適應快節奏的工作。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宋磊在天津市西青區新城市中心的地下停車場為客戶洗車(5月16日攝)。今年40歲的宋磊在十多年前因為意外失去了左手,他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洗車組的組長。宋磊的愿望是將現有的流動洗車搬到店面運營,擴大經營業務。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宋磊在天津市西青區新城市中心的地下停車場為客戶洗車(5月16日攝)。今年40歲的宋磊在十多年前因為意外失去了左手,他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洗車組的組長。宋磊的愿望是將現有的流動洗車搬到店面運營,擴大經營業務。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趙鵬在天津市西青區的商業公寓內進行繪畫工作(5月16日攝)。今年40歲的趙鵬是一位聽障人士,他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的彩繪畫師,趙鵬最大的愿望便是能舉辦畫展。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趙鵬在天津市西青區的商業公寓內進行繪畫工作(5月16日攝)。今年40歲的趙鵬是一位聽障人士,他現在是創美助殘基地的彩繪畫師,趙鵬最大的愿望便是能舉辦畫展。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的就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天津市創美助殘基地成立于2017年,以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為核心業務,目前正為900余名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