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5日報道(本網記者 傅心婕 文/圖)稅收政策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9月24日,隨著“重慶改革進行時 深化發展譜新篇”2024全國重點主流媒體看重慶活動的正式開啟,約60家中央級、省級重點新聞媒體和成渝地區新聞媒體代表實地探訪了重慶市渝北區的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川渝高竹新區,深入了解稅收服務在支持企業發展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創新實踐。
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
減稅降費 助力企業突破創新瓶頸
恒溫恒濕實驗室、超細玻璃纖維棉、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在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媒體記者們見證了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實現源頭創新和底層基礎科學研究的歷程。再升科技專注于高性能玻纖濾料、低阻熔噴濾料、高效PTFE膜等空氣過濾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在多項高精尖產品上打破了核心材料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其自主研發的大飛機專用隔音隔熱材料,有效解決“卡脖子”難題,成功裝配國產飛機C919。
再升科技創新產品展示
“科技研發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優勢,但整個過程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離不開國家政策相助。”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劉正琪表示,得益于稅收優惠政策,近3年,再升科技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一項,減免稅額就達1651萬元,為公司突破研發瓶頸、招納科研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再升科技與重慶市稅務局簽訂的《大企業(集團)稅收遵從合作協議》,使得企業在建立健全稅務內控體系、防范涉稅風險等方面得到了稅務部門的支持。
“針對簽約企業,市局聯合區局成立服務專班,采取雙向直聯方式精準對接,‘一企一策’定制跟蹤式服務策略,致力于圍繞企業的全生命周期及多層次需求提供個性化涉稅服務。”重慶市渝北區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而這也是重慶市稅務局近兩年推出的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典型舉措之一。
稅收數據顯示,今年1—7月,重慶在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方面,減稅降費及退稅234.5億元,落實落細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81項稅收政策,與銀行聯合推出低利息、手續簡單的貸款產品,投放貸款11.38萬筆,投放金額337.15億元。各類支持舉措激發了重慶企業創新發展活力,也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注入“稅動力”。
釋放活力 智慧稅務優化營商環境
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實體化運營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承擔著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重任,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與改革的“橋頭堡”。經過川渝稅務部門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實踐經驗,川渝稅收一體化建設成果正落地見效。
走進全國首個一體化運行的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映入眼簾的是“去柜臺化”式嶄新的稅務大廳。據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主任鄧循介紹,今年6月,中心遷至新址后,全面取消前臺窗口,探索推行“一般業務線上輔助辦理、復雜業務后臺兜底辦理”的服務模式,并通過“征納互動智慧倉”提供在線支持,實現“高竹一點,辦川渝全域”的綜合性智慧辦稅。
工作人員演示操作智慧辦稅綜合一體機
“進一家門,辦兩家事”。川渝兩地稅務部門在產業共建、政策協同、服務同質、開放共促等方面緊密協作,共同推動了政策執行標準化、稅費征管一體化、辦稅服務便利化。不僅為各類經營主體帶去了優質便捷的辦稅繳費體驗,也為新區內企業發展釋放了降本、增效、激活的乘積效應。“入駐新區后,我們感到企業運營成本明顯降低。受益于‘繳費就低、政策從優’的稅費政策,今年1—8月,我們已享受稅收優惠100萬元。”渝興宇新材料負責人殷光華表示,作為最早一批由重慶搬遷至川渝高竹新區的企業,公司由扎根走向發展,步子越邁越穩。
據了解,川渝稅務部門已將探索出的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高竹經驗”拓展至川渝合作毗鄰地區,2024年10個毗鄰地區稅務部門實施重點合作任務合計178項,電子稅務局“川渝通辦”稅費事項擴圍至84項。越來越多跨省域稅費事項聯通,推動川渝兩地資源和要素往來更自由頻繁,區域市場一體化提速推進。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1—8月,川渝貿易金額實現5774.4億元,同比增長6%。截至8月,川渝地區涉稅經營主體已超500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