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在果園查看蘋果長勢。
深秋時節,黃土高原色彩斑斕。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從空中俯瞰,一片片山地蘋果園鑲嵌在山峁之間,碩果累累。
果樹之下,果農趙永東與妻兒手握剪刀,將紅彤彤的蘋果一顆顆摘下,小心地放入筐中。這個秋季,趙永東家的果園將收獲5萬余顆蘋果,共計約3萬斤。
“蘋果采摘的黃金時間只有一周左右。日照不足著色欠佳,曬過頭果皮發黑,都會影響售價。”趙永東說,為保證質量如期采收,最近一家人吃住在果園,天剛亮便下地干活,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
蘋果品質重要,銷路更重要。趙永東的兒子趙偉2023年返鄉,接過打理果園的“接力棒”。“在父親指導下,我要種得好,更要賣得好!”趙偉說,今年采取批發與零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全力拓展蘋果營銷渠道。
“政府部門幫大家聯系客商,我自己也在學習直播帶貨。”趙偉說,“電商平臺對農副產品有推流支持,最近一次直播時,在線人數達到6萬多人,賣了3000多斤呢!”
目前,南溝村的蘋果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產值超過1500萬元,蘋果產業帶動研學、觀光等活動,有效推進了鄉村振興。
年底更換樹苗,建設高標準果園;生產道路修好后,嘗試開展采摘觀光項目;種兔循環種養馬上就能見效益……展望未來,趙永東和趙偉父子信心十足。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這是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山地蘋果園(10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這是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山地蘋果園(10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10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在果園采摘蘋果。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4月15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在果園查看蘋果樹長勢;下圖為10月9日,趙永東在果園采摘蘋果。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10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將采摘的蘋果放入筐中。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10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的妻子王順利在果園采摘蘋果。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10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左二)在果園與家人交流蘋果采摘技巧。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9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左)與兒子趙偉在果園將顧客訂購的蘋果裝箱。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4月15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右)與兒子趙偉在果園合影;下圖為10月10日,趙永東(右二)與家人在果園合影。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29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偉在自家儲存蘋果的地窖直播帶貨。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29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偉將出售的蘋果送至快遞站點發貨。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9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與妻子王順利喂養種兔。2023年底,趙永東開始探索循環種養模式,以蘋果枝葉作為種兔飼料,將種兔糞便用作果樹肥料。目前,趙永東養殖的種兔數量已由60只增長至300余只。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4月15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右)與兒子趙偉在圈舍查看種兔生長情況;下圖為10月29日,趙永東在圈舍查看種兔幼崽生長情況。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9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左一)在村集體果園為前來研學的學生講解。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0月9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趙永東駕駛農用三輪車行駛在果園旁。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