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見山海 共繪藍圖!第十八屆小康電視節目工程榮譽揭曉
2024-12-28 17:56:29??來源:臺海網 責任編輯:趙睿 我來說兩句 |
臺海網12月28日訊 12月27日晚,“福見山海 共繪藍圖”第十八屆小康電視節目工程榮譽揭曉主題晚會在福建寧德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鄉村振興的典型人物、模范團隊與全國各地優秀電視工作者齊聚盛典,用光影的力量呈現鄉村振興征程中的鮮活故事,構筑成正在崛起的中國式現代化壯闊圖景。 晚會現場,揭曉了年度最佳短視頻、最佳小康題材專題節目、最佳傳媒機構和網絡平臺、最佳小康電視欄目、最佳媒體人物、最佳小康題材劇集等6項榮譽。 致辭中,寧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永寧表示,寧德是一個有福氣的地方。寧德的發展變遷,得益于“閩東之光”的感召,也離不開文化浸潤、文藝賦能。近年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視媒體,紛紛走進寧德,用光影記錄鄉村振興征程中的鮮活故事,創作播出了一批優秀影視作品,很好地宣傳推介了寧德。小康電視節目工程系列活動在寧德舉辦的4年來,一屆比一屆精彩,藝術精品推陳出新,以影像謳歌新時代,全景式、多維度呈現小康新生活、新風尚,每一屆都是寧德人民“家門口”的文化藝術盛宴。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閆少非表示,小康電視節目工程系列活動自2007年創辦以來,見證了一個個黨和國家的偉大歷史時刻,推介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優良的精品力作。本屆小康電視節目工程系列活動,共收到百余家單位報送的電視作品800余部。晚會揭曉從中推選出的一批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以小故事反映大變化、以小視角折射大時代的電視節目精品佳作,希望借此激勵廣大電視藝術工作者繼續深入挖掘小康新生活、新風尚,創作出更多電視和網絡視聽藝術精品,不斷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晚會分為三個篇章,分別為“影像中的小康”“我們的小康家園”“七十五年 共繪藍圖”,邀請到多位優秀電視工作者與鄉村振興的奮斗者,講述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幸福生活,展現媒體人面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起點上的責任與擔當,回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展望未來鄉村振興、民族復興的美好藍圖。 “我們的價值還在,有一個觀眾就值得堅守。”吉林市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劉安波在晚會上回憶了自己在《走進鄉村》欄目20年的工作經歷,從初入職場的挑戰到與農民建立深厚關系,再到面對信息渠道變化時的迷茫和重新找到堅守欄目的意義。他在激蕩的時代浪潮中堅守信念、堅持創新,成就了平凡中的偉大,一番質樸深情的講述引得臺下掌聲不斷。 晚會中,主持人對榮譽作品的主創人員和主人公進行了采訪?!堵吠?十年巨變》的主人公卡車司機嘎瑪平措和他的妻子加那,分享了家鄉道路通暢后,時間節省和收入增加等給生活帶來的顯著積極影響;記者多吉仁青則談到了墨脫縣基礎設施和人民精神面貌的巨大變化,以及他作為記者在傳播政策和促進鄉村發展中的自豪感。 《云海謠》的主人公黃京描述了東西部協作下廣南縣醫療狀況的顯著改善,包括實現大病治療本地化、提高民眾對縣級醫院的信任度,以及三級醫院數量的增加;作品編導宋佳琳則表達了記錄政策變化和時代變遷的重要性,以及電視工作者在推廣中國小康樣板中的意義,話語中透露出對電視事業的熱愛與執著。 主創人員和主人公的真摯分享,令臺下觀眾聽得入神,不少觀眾感同身受連連點頭,掌聲雷動。 秉持“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精神,寧德的第三產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許多新業態經營者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屏南助農主播楊美麗驕傲地提到,屏南的菌菇通過助農直播打開了銷路,銷往了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霞浦八十八號民宿業主鄭賢仕介紹了他從欠債外出務工到成為民宿老板的轉變,并表示他對家鄉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寧德廣播電視臺援疆記者龔小玲與一批寧德籍援疆援藏干部也來到了晚會現場。作為寧德第一位參與東西部協作的新聞工作者,龔小玲回憶說,她見證了教育援疆激發邊遠牧區孩子對知識的渴望、醫療援疆為病患帶來希望,以及援疆政策如何改善受援地群眾的生活?!懊慨斉臄z這些題材的作品時,我總飽含熱淚,心中感慨萬千。”龔小玲表示,能夠記錄這些變化、參與國家戰略,讓她深感榮幸。同時也呼吁更多人通過報道援疆工作,參與鄉村振興。 此外,歌唱家殷秀梅、表演藝術家劉勁、丁柳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胡蝶、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主持人劉棟棟等電視藝術家,都在主題晚會上做了精彩紛呈的展演。體現民俗風情的歌舞、傳遞時代強音的朗誦、喚起人文關懷的歌曲......共同構成了一臺豐富多彩的文藝盛宴,激勵廣大電視人以更大的熱情投身鄉村振興的主題宣傳,不斷融合創新,推出精品。 本次第十八屆小康電視節目工程活動,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寧德市委市政府主辦。活動期間,還舉辦了“肩負新使命 放歌新時代”精品創作交流,通過優秀作品主創代表與專家、學者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豐富中國式現代化的幸福影像樣本,切實擔負好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以及組織與會電視藝術工作者前往寧德開展調研,實地感受寧德鄉村振興的火熱現場。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