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謀面,深受其恩!
2月6日晚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
黃旭華院士因病在武漢逝世
享年99歲
連日來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總體樓
黃旭華院士吊唁儀式現場
社會各界紛紛前來排隊獻花
鮮花沿圍墻擺滿,一路延伸
傾盡一城花,只為奠一人
送別黃老
這不僅是人民
對這位功勛科學家的深切緬懷
更表達了武漢這座英雄城市
對于英雄的崇高敬意
“黃老千古!”
“功績長存,永垂不朽!”
山東、廣東、上海、寧夏……入場處,記者現場看到,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送來的鮮花,整齊擺放,卡片上的留言道出對黃老的無盡追思。
“這單必須接!黃老隱姓埋名三十年,建造核潛艇,鮮花代表大家對他的敬意和懷念。”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自己手中的這束花,是天津一位網友在線上平臺訂購,自己接單后送到現場。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黃旭華院士吊唁儀式入場處,鮮花叢中,有群眾特意放上核潛艇和模型和《海底兩萬里》書籍。
除了越來越多的鮮花,人們通過放置各種和黃老“深潛”一生有關聯的物品,來緬懷這位為祖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一生的功勛科學家。
記者注意到,花叢中,有人特意擺放了一艘核潛艇模型,旁邊還有一本書籍《海底兩萬里》。
武漢市民徐良一家三代人,前來吊唁黃旭華院士。
“黃院士是國之棟梁,我們一定不能忘了,今天的好日子來之不易,要永遠懷念他、永遠紀念他。”64歲的爺爺徐立眼含熱淚,哽咽說道。
徐良說,得知黃院士逝世的消息后,他專門去圖書館借閱黃老個人傳記,給6歲的兒子徐景行講述黃老感人事跡。
“要把黃老的家國情懷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更加直觀了解這段歷史,有所感悟,向黃老學習,成長為對國家有所貢獻的人。”徐良說。
“國家強大是我們最大的幸福,要讓孩子們知道,沒有先輩們的無私奉獻和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徐立說。
“我們年輕一代追星就應該追這樣的星,學習就該學這樣的人!”武漢市武珞路中學東湖校區初三學生侯柯羽說。
侯柯羽告訴記者,在書本上學習了解過黃老的事跡,從網上得知黃老去世的消息,自己和三位同學約定一同前來為黃老獻花。
“黃爺爺不辭辛勞、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激勵我們,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辜負老一輩的期待,將個人力量熔鑄于新時代的建設之中,讓國家更加繁榮富強。”侯柯羽說。
“小時候就聽家里長輩講過黃老的故事,教導我們要以黃老為榜樣。他的離開,就像一位身邊的大家長走了。”家住附近的武漢理工大學大三學生張浩坤說。
“黃老曾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他的家國情懷,讓我們年輕一代深深感佩!有國才有家,他是有大愛的一位前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要接過接力棒,迎頭趕上,把黃老的心愿和遺志傳承下去。”張浩坤說。
80歲的中國船舶七〇一研究所退休職工許志同專程前來吊唁。三鞠躬后,他走出吊唁大廳,不舍離去。
許志同帶來珍藏的一份中船重工內部報刊。黃旭華院士是該期封面人物之一。“同為軍工人,更深知黃老的不容易!”許志同告訴記者,這期還有自己撰寫的一篇文章,回憶了參與導彈驅逐艦“濟南艦”建造的故事。
連日來
在黃旭華院士家鄉廣東汕尾
母校上海交通大學
以及我國首艘核潛艇退役展示地
山東青島海軍博物館
人們自發前來
或送上鮮花,或舉行追思會
緬懷和致敬黃老
今天(10日)上午10時
黃旭華院士遺體送別儀式
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殯儀館舉行
緬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