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 題:入地10910米!我國首口超萬米科探井完鉆 “深地”領域獲重大突破
新華社記者戴小河、顧煜
向地球深處進軍!中國石油集團2月20日宣布,我國首口超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日前成功在地下10910米完鉆,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首次發布萬米以下取得的巖芯標本,實現“深地”領域的重大突破。
在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鉆探現場,約20層樓高的井架矗立于茫茫沙海中,石油工人面對寒風呼嘯、沙塵肆虐創造了世界萬米科探井的中國深度和速度。
2023年5月30日開鉆!全球陸上首臺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鉆機、全球最深電纜成像測井、抗220℃超高溫鉆井液……向深挺進鉆取巖芯,證實萬米深地有油氣顯示。深地塔科1井,成為我國向地球深部進軍的標志性工程。
入地萬米何其難?
“形成自主可控的萬米關鍵核心技術體系至關重要。”深地塔科1井井長王春生說,鉆入地下萬米,鉆頭自上而下穿透12套地層,攻克超高溫、超高壓、地層不穩定等難題,鉆至萬米后,地層溫度超過210攝氏度,鉆井設備要承受145兆帕超高壓。“從地表鉆到萬米,用時270多天,而從萬米到最后的900多米,耗時300多天。耗時陡增背后,鉆探的難度指數級增長。”
“超萬米后鉆井控制難度極大,就像一輛大卡車在兩條細鋼絲繩上行駛。”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金聲說,深地塔科1井不僅推動我國特深層鉆完井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還奠定我國在萬米深地油氣工程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在我國鉆探工程史上有里程碑意義。
如何打出“中國深度”?
近年來,我國不斷向地球深部進軍,多次刷新深地開發紀錄,為實施萬米深井工程提供了充分的基礎條件、技術儲備、經驗積累,也為繼續刷新“中國深度”奠定基礎。
直面世界級地質和工程技術難題,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西部鉆探、寶石機械等多家單位聯合攻關,推進我國深地產業鏈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得到極大提升。
“我們用了50多只鉆頭和1130多根首尾相連的鉆桿,最終與5億多年前的地層相遇。”王春生表示,萬米深井的成功鉆探,標志著我國特深井關鍵核心裝備和技術,通過了萬米地下極端惡劣工況環境的檢驗,為我國向地球深部進軍提供了堅實的裝備保障。
鉆地萬米有多重要?
萬米深地,是國際公認的解決生命起源、地球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的前沿領域。上世紀60年代,國外展開對地球深部的探索,終因技術等問題以失敗告終。90年代,全球垂深最深井歷時23年鉆至12262米。270多天!中國此次萬米鉆探,是全球陸上鉆井突破萬米速度“最快”。
作為入地的重要手段之一,超深鉆井被稱為深入地球內部的“望遠鏡”。
中國石油科研人員根據萬米深地的巖芯、巖屑、測錄井等地質樣品和數據,繪制了亞洲第一份萬米地質剖面圖,填補了世界在萬米以深領域的地質理論空白。萬米深地科探,突破我國深地領域裝備和技術“深度極限”,為萬米以深有何“寶藏”提供了更多答案。
萬米鉆探是“磨刀石”,既挑戰地下未知,更是自我的超越,能源飯碗端牢在自己手里,我們必將創造“深地”領域新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