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人才已成為區域競爭核心要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多個省份的黨政“一把手”更是公開向人才發出邀約,一場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人才爭奪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從各地吸引人才的新舉措看,出現了新變化:在提高待遇、消除后顧之憂的同時,更注重發揮本地優勢、聚焦產業需求,讓人才和城市實現雙向奔赴、互促共贏。
更新理念
科創人才的聚集離不開包容開放的環境和精準的政策設計。各地通過制度創新和資源傾斜,逐步從“拼補貼”轉向“拼生態”,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強磁場”。
在近期舉行的“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深圳打出“組合拳”,營造科技創新生態,吸引更多人才到深圳發展。深圳還向人才喊話:“只收夢想、不收租金。”
“要讓人才在深圳安身安心安業。”深圳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長羅冰表示,為持續提升人才吸引力,深圳將一如既往著力打造事業無憂、往來無憂、安居無憂、生活無憂、申辦無憂的人才發展環境。
截至目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達2.62萬人,留學回國人員22萬人,技能人才406萬人,各類人才總量700萬人;920名深圳學者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4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近20萬人,增量較2023年增長了55.4%,連續兩年居《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名。
深圳緣何能吸引眾多人才?“深圳堅持海納百川大力引才育才。”深圳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表示,深圳始終把人才作為這座城市最寶貴的財富和最強大的生命力,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遺余力地引進、培養、使用、服務各類人才。
江蘇則聚焦產業需求,將人才政策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堅持把產業一線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人才使用主戰場,著力壯大智改數轉人才隊伍,積極引育掌握關鍵技術的領軍人才,探索適合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全面放大“引進一批人才、發展一批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催生一個經濟增長點”的連鎖效應。
江蘇民營經濟統戰研究協同創新基地負責人兼首席專家盧勇表示,走好科技創新之路,必須做好引才、用才等基礎工作,給予人才良好的工作待遇、工作環境和發展前景,同時,還要積極給企業松綁,在人才評價、崗位調整、勞動保障等方面,擴大企業自主權,放寬企業用人權,減輕企業用人負擔,提升企業人才吸引力。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北京經開區”)則通過“政企聯動”破解青年人才初入社會可能會遇到的難題。
應屆畢業生侯姝華在申請北京經開區的3個月免費短租后,入住亦嘉·新青年小鎮。“住這里每月可省下1600元房租,社區還有接駁班車和共享洗衣房,生活便利度遠超預期。”侯姝華說。
匹配需求
科創人才的競爭力不僅在于數量,更在于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匹配。各地通過政策引導,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引進一批人才、壯大一個產業”的良性循環。
深圳率先探索“四鏈融合”模式。在前海、河套等戰略平臺試點知識產權證券化,將技術成果轉化為資本優勢,強化產學研協同。
張林表示,深圳不唯地域、不問出身,只要有能力,這里就是舞臺。
以羅湖區為例,通過升級優化“菁英人才”政策體系,創新構建以賽引才、以企引才、以投引才、以才引才“四維引才”工作機制,2024年累計引進超過830名國際化人才、3600名青年基礎人才,創新生態效應顯著。
深圳市羅湖區委書記范德繁表示,羅湖區將著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做好人才全方位暖心服務,推動打造更加優良的科技創新生態。
如今,深圳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創新政策,已逐步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政策體系。
江蘇南通市通州區從2012年開始實施“510英才計劃”,取消注冊、驗資等門檻,實現“未落地先評審”。
江蘇云偉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云虎便是受益者之一。他的“新型高性能鋁硅合金用細化劑”項目僅憑技術方案便獲得200萬元資助,資金到賬當天即訂購了設備。
“過去創業要先注冊公司、繳納社保,現在評審專家直接為項目落地支招,效率提升60%。”張云虎感慨道。
10多年來,“510英才計劃”先后資助人才項目399個,資助總額近4億元。受資助項目中,52家人才初創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13家成長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家進入上市軌道。
南通市通州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施驍毅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整合優質服務資源,更好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打造長三角北翼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人才高地。
江蘇常州通過“引才圖譜”實現人才供需精準匹配。常州分析5200家企業36萬人才數據,梳理出52個緊缺專業,精準對接243所高校。通過“一張導航圖、一本圖譜手冊”,為379家龍頭骨干企業匹配目標人才,實現“按需引才”。
盧勇表示,產業一線是人才主戰場,必須讓人才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
加強服務
要讓人才扎根,必須消除其生活與發展的后顧之憂。各地從住房、服務、國際化便利等維度入手,構建全方位保障體系。
江蘇通過資金支持間接緩解人才壓力。除實施“510英才計劃”外,常州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實習補貼、創業貸款貼息等政策。一名在常州某生物醫藥企業工作的博士表示,政府的資助讓團隊快速購置設備,項目投產周期縮短半年。
深圳對懷揣夢想的初創企業人才,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務。在重點區域推出“1元創新坊”“零租加速營”等青年創業孵化器;積極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聯動萬企萬崗,為全國高校學子提供優質事業平臺;升級發布頂才匯、企才匯、創才匯、青才匯“政策包”,以更大力度實施“引才伯樂獎”,推出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引才獎勵,鼓勵全社會多引才、引高才,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同時,推出“鵬城優才卡”和人才服務速辦系統,實現政策“免申即享”。外籍人才可享受240小時過境免簽、R字簽證等便利。
住房成本高企是青年人才初入社會的首要壓力。各地通過階梯式安居政策,為人才卸下“住房包袱”,讓“安居”成為“樂業”的起點。
深圳加快構建“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多層次保障性住房供應體系,免除人才后顧之憂。截至2024年底,深圳已累計為各類人才配租保障性住房超18萬套,面向人才家庭配售住房近4萬套。
北京經開區推出“求職—實習—就業”全周期安居支持:求職階段提供7天免費住宿,實習和就業階段分別享受3個月免費租住,就業后還可申請3年優惠長租。政策實施以來,累計提交申請的應屆畢業生超500人,部分已入住人才公寓的畢業生反饋:這里不僅是住所,更是融入城市的第一站。
北京經開區工委組織人事部副部長周超表示,近年來,北京亦莊持續強化“人才十條”2.0+政策落地,面向青年人才制定專項政策,通過政企聯動,有效降低人才安居成本,為來追夢的應屆畢業生卸下住房包袱,讓他們輕裝上陣。“希望這些舉措能夠為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打造一個溫暖、舒適且充滿活力的溫馨落腳點,幫助他們解決住房難題。”周超說。(記者 楊陽騰 蔣 波 韓秉志)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臺有戲閩韻頌福”閩劇專場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倉前公園上演,由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選送的民樂合奏、閩劇折子戲等 ...
2024年閩臺藝術青年音樂會開幕,本次音樂會由省文旅廳主辦,是第九屆福建藝術節和兩岸藝術青年歡樂匯的重要配套活動。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賽程,四個小項的短節目和韻律舞比賽將于14日展開,15日進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則將按照國際賽事慣例進行表演滑。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來阻擋一下。”在廣西天等縣小山鄉中心小學的運動場上,體育老師張世強盯著隊員們訓練時的跑動情況,不時提醒。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