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十周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10年前,在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以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契機,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全面實施國家安全法,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
十年砥礪前行,貴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發展血脈,在黔山秀水間書寫了十載深耕聚合力全民參與護安全的生動實踐。從“1+2+3+N”宣教體系的構建到“全域安全”格局的成型,從紅色基因的賡續到數字賦能的創新,貴州以十年深耕,筑牢了國家安全屏障。
十年縱深推進:從“全民認知”到“全域行動”
十年來,貴州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國家安全教育從“一日宣教”發展為“全年行動”。
4月10日,“中國天眼”瞭望塔下,一場特殊的科普讀書會正在進行。12歲的布依族少年小浩宇用望遠鏡觀測星空后,在筆記本上寫道:“南仁東爺爺守護的是電磁波安全,我們這代人要守護的是太空安全。”FAST科普基地負責人介紹,基地時常開展科技安全主題研學活動,在少年心中播撒“星辰大海”的安全種子。這幕場景,正是貴州深耕國家安全教育十年的生動縮影。
機制創新凝聚合力。近年來,貴州構建“1+2+3+N”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體系,整合28家單位組建協同工作機制,統籌推進理論研究、陣地建設和宣傳實踐,將國家安全教育貫穿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
多維融合激發活力。線上,在每年的“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宣傳日活動期間,“報、網、微、端、屏”全媒體矩陣發布國家安全主題相關的宣傳報道;線下,依托各地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如苗歌侗戲唱響安全;無人機表演點亮城市夜空、主題黔劇《無字豐碑》、大型文化沉浸式演藝劇《偉大的轉折》、主題歌曲《屯堡新觀》等文藝作品,將國家安全與紅色文化、非遺傳承深度融合,讓總體國家安全觀可觸可感。
同時,堅持以“4?15”為切入點,依托重要傳統節日、重大節慶日紀念日,以點帶面推動國家安全進機關、進學校、進軍營、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網絡,不斷擴大有效覆蓋,形成全面宣傳與專題教育并舉、階段性任務與常態化工作結合,方式多樣、特色鮮明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宣傳教育格局。
十年深入人心:從“意識覺醒”到“行動自覺”
十載春風化雨,總體國家安全觀在貴州大地生根結果,轉化為千萬群眾的自覺擔當。
4月12日,在雷公山深處的西江千戶苗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妹耶飛針走線,將“國安”二字化作苗繡紋樣。“每道銀飾都是防線,每針苗繡都是誓言。”她指導游客繡制的“國安香囊”,讓游客非常喜歡。這是十年來,我省構建起“人人都是安全衛士”的群防格局生動縮影。
教育浸潤筑牢根基。貴州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黨員干部培訓、學校課程體系和群眾文化生活。在遵義會議會址,AR技術還原隱蔽戰線斗爭場景;在“中國天眼”科普基地,青少年通過天文觀測感悟科技安全;在六盤水市圖書館,“總體國家安全觀讀書會”吸引市民爭相打卡。
全民共治織密防護網。今年,貴州省圍繞“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十周年”主題,從畢節金沙縣錢壯飛烈士陵園的莊嚴宣誓,到銅仁印江“國家安全墨中書”的筆墨丹青;從貴陽市觀山湖區金融城的主題燈光秀,到黔東南肇興侗寨“蘆笙舞+國安知識競賽”的鮮活實踐,群眾既是受教育者,更是參與者。
十年見行見效:從“安全筑基”到“發展賦能”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引下,貴州將安全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發展與安全互促共進的新路。
安全底板夯實發展根基。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建成首個國家級數據安全靶場,為數字經濟筑牢“防護盾”;“世界橋梁博物館”的建造運維標準成為基礎設施安全標桿;烏江流域治理重現“水清岸綠”,生態安全屏障愈加牢固。
安全理念賦能現代化實踐。在長征文化數字科技藝術館(紅飄帶),沉浸式體驗詮釋文化安全新內涵;在“村BA”“村超”賽場,安全宣傳與民族文化激情碰撞。今日之貴州,糧食產量連續五年超1100萬噸,數字經濟增速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生態旅游接待量突破10億人次,安全與發展同頻共振的畫卷徐徐鋪展。
站在十年新起點,貴州正以“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采”為使命,持續加大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力度,為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從赤水河畔到苗嶺侗鄉,從數據云端到田間地頭,4000多萬貴州兒女以行動詮釋:國家安全,既是發展之基,更是幸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