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酒泉4月24日電 題:神州春日繪新卷 忙趁東風放神舟——寫在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之際
新華社記者李國利、劉藝、黃一宸
2025年4月24日,中國航天史冊又翻開新的一頁——
17時17分,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搭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約10分鐘后,3名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杰進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此時,中華大地草長鶯飛,萬物和鳴。戈壁深處的東風航天城里,同樣楊柳新晴,醞釀著嶄新的希望。
神州春日繪新卷,忙趁東風放神舟。
這一次,是神舟飛船第20次叩問蒼穹。
這一天,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5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
這一路,是中國人問天求索、邁向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
為國出征之路
這是陳冬第三次走過問天閣前的出征路。
從神十一乘組航天員,到神十四乘組指令長,再到神二十乘組指令長,47歲的他用15年時間做了兩件事:飛天和準備飛天。
歡送的人們發現,比起2016年第一次飛天時,他的鬢角添了少許白發。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您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陳冬。”
“航天員陳中瑞。”“航天員王杰。”
“出發!”
出發,這是中國航天員第15次為國出征。自2003年楊利偉從此地出發,他們領受的都是同樣的命令。
出發,這是中國航天人最熟悉的號角。不管通往天宇的道路多么艱辛,他們探索的步伐從未停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二十號,大家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壯麗騰飛,但航天員的努力付出卻鮮有人知。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踏上中國人首次出征太空之路。火箭加速上升,他剛開始感覺良好。很快,火箭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
承受著五臟六腑都要碎了般的痛苦,楊利偉剎那間感到,自己要犧牲了。所幸,這種感覺很快消失。不久,中國人的聲音首次從太空傳來,楊利偉報告:“飛行正常。”
航天是風險極高的事業。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這樣形容自己首次出征太空前的心情:“此去何為?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國航天員明知艱險,仍一往無前。
選拔和訓練航天員是一個國家可以獨立自主實施載人航天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幾批航天員和數代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航天員培養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首批航天員的選拔和訓練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一切都是從零摸索,在標準設置上只能從難從嚴,就高不就低。最終,1500多名空軍優秀飛行員中僅有14人入選。
2009年,陳冬懷著“飛出大氣層”的心愿,報名參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等他入隊時,第二批航天員訓練已有了明確的8大類58個專業課程。
與陳冬攜手出征的陳中瑞、王杰,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這批航天員主要為空間站運營階段的飛行而準備,包括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
如今的航天員訓練,涵蓋載人航天工程基礎、航天醫學基礎等基礎理論,航天器姿態控制、手控交會對接等各項操作技能,正常飛行程序、應急飛行程序等模擬訓練,還有貫穿航天員整個職業生涯的體質訓練、心理訓練及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
攀登,永不止步。
時至今日,我國已有26名航天員出征太空,圓滿完成10多次載人飛行任務,20次空間出艙活動,5次太空授課。
托舉夢想之舟
寥廓的戈壁灘鋪展出硬朗平直的線條,猶如最好的弓弦。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架緩緩打開,高約58.3米的長征二號火箭托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箭在弦上。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也是從這里出發,遨游太空21小時后返回地球,成功實現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是中國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神舟”,這個與“神州”諧音的名字,寄托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見證了中國航天的輝煌成就: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空間站組合體穩定運行……
伴隨火箭撼天動地的轟鳴,神舟二十號直沖九霄。整整20艘神舟飛船,在26年間接續飛赴太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刁偉鶴在指控大廳觀察著飛船的狀態。他參與了12艘神舟飛船的研發,每一艘都如數家珍:神舟十一號支持了航天員中長期的在軌駐留,神舟十二號是一個大跨越,采用了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舟十三號實現了5圈快速返回,之后對神舟十六號進行了大幅度的國產化替代……
“我們把飛船看作自己的孩子,培養它成長。比如,升級大腦,讓它的‘左腦’控制系統更靈敏、‘右腦’計算系統更聰明。再比如,重新規劃它的能源系統,提高載荷運輸能力,強健骨骼與肌肉。”刁偉鶴說。
今年3月,作為神舟十九號應急救援飛船的神舟二十號解除待命,飛船系統全面開展質量確認,確保飛船質量受控,實現發射場階段零故障、零缺陷、零疑點。
又一次,所有托舉神舟飛向太空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凝聚。這股合力是磅礴的、經久不衰的,也是靈動的、開拓創新的。
“火箭系統進行了20余項優化改進,在可靠性提升方面,全箭可靠性指標0.98,安全性指標0.997。”“90后”火箭工程師陳牧野介紹。
科幻電影中的畫面,正在酒泉發射場變為現實:航天發射智能指揮管理系統將首次應用到載人航天任務中,神二十發射第一次引入火箭數字伴飛系統,實現關鍵過程的可視化呈現和飛行狀態的精準仿真。
測控系統擦亮了捕捉神箭騰飛的“眼睛”,通信崗位用四通八達的通信線路架起連天接地的橋,當地政府、牧民也加入了神舟任務聯合巡線護線活動,全國人民的目光再一次投向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神州托舉神舟,神舟反哺神州。
空間應用系統專家倉懷興以十分風趣的語言介紹了神舟二十號上行的空間科學實(試)驗——
斑馬魚“再上”空間站,它雖然小,但跟人一樣是脊椎動物。這一次旨在破解制約人類長期太空生存的問題。
空間站將迎來“新精靈”渦蟲,這個或許大家更感興趣,研究成果可能幫助人類克服細胞老化、延緩衰老。
探尋鏈霉菌的“開疆擴土”能力,將為構建地外生態,例如火星生態,提供重要理論指導。
“我們在天上,就是地面科研人員的手、眼、腦。”飛赴太空前,陳冬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空間站的科研成果一定會為民生服務。”
鑄就永恒豐碑
關注中國航天的網友們發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
比如,航天員在發射塔架第九層等待進艙時坐的紅色折疊椅,依舊是20世紀70年代的“經典款”;神舟飛船返回艙被拉回北京航天城時總會戴上大紅花;印在“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塔架旁地下指揮所墻面上的標語,如今仍掛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不變的初心,就藏在這樣的細節里。
神舟二十號任務發射前5天,中心氣象部門發布次日大風沙塵藍色預警,最大風力5至6級,陣風7級有揚沙,還有可能出現短時沙塵暴。
此時,船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如果細小的沙粒被大風吹進精密的航天器里,后果不堪設想。
酒泉發射場打響了一場“立體式風沙阻擊戰”。他們利用空調系統打造“呼吸凈化器”,將發射塔內空調機組濾網全面更換為全新高密度濾網。對付塔架上的孔洞縫隙,沒有省力的辦法,科技人員吊著安全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復排查,把防爆泥膠加發泡材料填進去、再壓實。
據科技人員王作兵說,他們連續奮戰15個小時,封堵孔洞200余處。
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
2002年12月底,神舟四號發射前遭遇罕見寒流。低溫發射給火箭安全帶來嚴峻考驗,發射場臨時成立“火箭飛船抗寒搶險小組”。為了給火箭“保溫”,他們采用大功率空調送暖等多種方法,用200多條棉被擋上了發射塔架漏風的地方。
方法雖然土,但是管用。就這樣,一個孔洞接一個孔洞地封堵,一條棉被接一條棉被地遮擋。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自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以來,正是憑借這樣的精神從一窮二白中奮起直追。
耄耋之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依舊關心著每一艘神舟飛船的設計研制。“國家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去做什么。”
這是他一生的寫照,也是以他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心聲。
航天員翟志剛在執行我國第一次太空出艙活動時,儀表突然顯示軌道艙火災。“即使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中國的國旗在浩瀚太空中飄揚。”翟志剛毅然出艙。
祖國利益高于一切,是所有中國航天員共同的選擇。
作為飛船吊裝操作手,趙洪斌和他的徒弟們必須練就一手快準狠的功夫,才能平穩地將飛船轉運。投身航天事業27年,趙洪斌心里記著一個道理:“飛船決不能在我們手里出一點問題。”
航天事業關系國家民族的命運,是工程一線航天人的信念。
……
精神之光,照耀寰宇。烙印在每一個航天人身上、薪火相傳的載人航天精神,已經成為了一座永恒的豐碑。
“東方紅,太陽升……”
1970年4月24日,一首悠揚的旋律從宇宙中傳來,“東方紅一號”衛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
55年后的今天,神二十乘組再探天宇,在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道路接力前行。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臺有戲閩韻頌福”閩劇專場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倉前公園上演,由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選送的民樂合奏、閩劇折子戲等 ...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賽程,四個小項的短節目和韻律舞比賽將于14日展開,15日進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則將按照國際賽事慣例進行表演滑。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來阻擋一下。”在廣西天等縣小山鄉中心小學的運動場上,體育老師張世強盯著隊員們訓練時的跑動情況,不時提醒。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