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5月12日零時,“張衡一號”衛星配合在軌測試任務,累計取得0級、1級和2級數據文件38萬個,數據量8.22TB,目前在軌測試工作過半,初步結果符合預期。 [詳細]
今天清晨,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開始海試的消息引發全球矚目。——2018年4月12,“遼寧艦”亮相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閱兵式,航母打擊群橫空出世,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詳細]
綜合消息,13日上午7時許,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啟航,赴相關海域執行海上試驗任務,主要檢測驗證動力系統等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遼寧艦的功能定位首先是航母科研試驗平臺和訓練平臺,主要任務是完成航母和艦 ... [詳細]
我國最先進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27日繼續航行在1500米左右的南海海底,進行試驗性應用第二潛,這也是“潛龍三號”在“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的第四潛和最后一潛。 [詳細]
2018年倪院士已經79歲,還在為了中國自主可控的芯片與操作系統奔走呼吁。我們見到的倪光南,剛剛結束在一個論壇的日程,西裝、白發,溫和謙遜,年輕人陳述業余的提問,他每每帶著十分的重視側耳。 [詳細]
近年來,我國在運核電機組數量不斷增長,第三代核電技術也具備了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專家認為,未來核電發展要統籌利用國內外市場,帶動全產業鏈“走出去”,從而促進國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詳細]
美國官方發布了兩年一度的《科學與工程指標》報告,認為中國或許已成為超級科技大國。但我國科學家認為,要理性認識我們的科學技術水平以及制造業現狀。 [詳細]
港媒稱,中國向全世界推廣高鐵出行方式的活動看來肯定會升溫,眼下中國正跟日本聯合研制一種時速高達500公里的機器人列車,可能成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列車。 [詳細]
楊承軍介紹:“東風-26型導彈是一種核常兼備的固體中遠程彈道導彈,射程可達5000公里左右,已達到遠程彈道導彈的基本射程。該型號導彈可以對點目標、動目標進行打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