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市場競爭已從單一企業間競爭向產業供應鏈競爭方向延伸,供應鏈安全管理是保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舉措。 [詳細]
今天凌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系列研究成果,以專輯形式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詳細]
航行在西南印度洋的“向陽紅10”科考船最近特別忙。它不但忙著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期間還要跟各種前來搗亂的氣象系統打交道。 [詳細]
4月上旬,勝利石油工程公司沙特項目部SP124隊優質完成了中石化在沙特阿美市場第一口含輻射井FDHL-700井修井作業。 FDHL-700井是一口天然放射性物質處理井。 [詳細]
2013年,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周懷陽“圓了多年的一個夢”,成為我國首位搭乘“蛟龍”號深潛南海考察的科學家。 5年后的4月17日,57歲的他再次出發,坐標仍是南海。 [詳細]
為了抬高售價,商家給產品貼上了各種“高科技”標簽:“可以防癌的量子掛墜”“除甲醛的負離子瓷磚”“抗疲勞的石墨烯內衣”……不少消費者為這些云里霧里的高科技產品大掏腰包,殊不知自己花高價買入的卻是一些“偽科技”產品。 [詳細]
前,一則“北斗地圖APP預計5月1日上線”的新聞迅速刷爆朋友圈。報道指出,這是一款基于北斗衛星精準導航服務的基礎位置服務工具,可為廣大用戶提供移動、實時的定位和導航以及基于位置的衣、食、住、行和商家信息服務。 [詳細]
記者16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失利故障原因近日基本查明,改進后的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完成多次地面熱試車考核,驗證了改進措施的有效性。 [詳細]
她中等身材,齊耳短發,戴著一副金邊眼鏡,口音是標志性的山東腔。她看起來穩重而又時尚,鏡片后的眼睛里透露出一種職業女性特有的堅定而自信的目光。她是王小云,從事密碼研究工作。 [詳細]
未來機器人將實現“人機共融”,即機器人和人的關系發生根本轉變,由奴仆變為伙伴。“這就說明機器人的柔順性還不夠,其關節不像人的關節那樣靈活,人手一個簡單的撐地動作,對機器人都是極大的考驗。 [詳細]
人工智能可利用的數據有哪些?社交數據、棋譜、詩歌、病歷……和它們比起來,有一種數據會將人工智能的高度拉升至寰宇,那就是衛星采集獲得的數據。 [詳細]
4月15日,“大洋一號”再次起航,從廈門奔赴南海執行綜合海試B航段任務。在此航段中,又一探海利器——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潛龍三號”將迎來首次海試。 [詳細]
近日,《今日美國》網站報道稱,特斯拉公司、SpaceX CEO埃隆·馬斯克宣布,旗下“超級高鐵乘客艙”將進行測試,目標運行速度為音速的一半,并在1.2公里內完成剎車。 [詳細]
記者日前從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獲悉,該校張衛、周鵬教授團隊研發出具有顛覆性的二維半導體準非易失性存儲原型器件,開創了第三類存儲技術,不僅可以實現“內存級”的數據讀寫速度,還可以按需定制存儲器的數據存儲周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