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BBC報道,土耳其工會在6月4日和5日舉行了兩天罷工,以聲援土耳其民眾的反政府示威活動。連日來,從伊斯坦布爾少數(shù)人的環(huán)保靜坐到全國范圍的反政府示威,土耳其大規(guī)模的游行抗議持續(xù)升級。
“空前暴力”
事件起因于伊斯坦布爾市政府對市中心公園的“強拆”改造計劃。該計劃引起市民不滿,少數(shù)民眾于5月28日開始在公園附近廣場靜坐示威。但警方采取“武力清場”,此舉立刻激起更大規(guī)模抗議。
抗議的矛頭從公園戲劇性地轉向現(xiàn)任政府總理塔伊普·埃爾多安。在伊斯坦布爾,示威人群高喊“塔伊普下臺”、“肩并肩反抗法西斯”等口號。BBC援引一名示威教師的話說,“我在這兒是因為埃爾多安,我們都反對他。”
抗議也迅速在全國蔓延,警民暴力沖突愈演愈烈。防暴警察動用高壓水槍、催淚瓦斯、胡椒粉噴劑對付抗議者,而抗議民眾則以焚燒公共設施、投擲石塊等方式反擊。截至2日,土耳其內政部稱全國共發(fā)生235起騷亂,波及67個省份,3200余人受傷,1700余人被捕,損失超過1000萬美元。另有報道稱,沖突已造成人員死亡。
示威者將此種局面形容為“空前的暴力”。
矛盾積壓
土耳其一家智庫負責人不無感慨地稱:“這在土耳其民主史上還是第一次。”一個公園為何會點燃土耳其民眾的怒火?
問題的關鍵不在公園,不斷積聚的矛盾才是主要原因。CNN援引中東問題分析師理查德·哈斯的觀點認為,即便公園不觸發(fā)騷亂,這也會由其他事件引起。
從深層來看,土耳其國內宗教與世俗之間一直存有矛盾。土耳其雖以穆斯林人口居多,但在國家層面堅持世俗化。但是,有人認為埃爾多安對這一政治原則構成威脅,他曾因在公開場合朗誦原教旨主義的詩歌被捕。
埃爾多安上臺以來,政府作風越來越趨向保守。2007年,土耳其民眾就曾經(jīng)抗議他參加大選。近期,政府接連推出禁酒令和禁止在公共場合表達感情等措施。民眾普遍擔憂,埃爾多安正將保守的伊斯蘭教價值觀強加于世俗國家之上,并侵犯個人自由。
另外,埃爾多安的“獨裁”作風也令民眾強烈不滿。有人指責他有“家長作風”,更有甚者稱他是“自封的蘇丹”。示威者抱怨,無論他們如何表達訴求,埃爾多安總是“不聽”。
而已經(jīng)連任3屆總理的埃爾多安仍然在擴大權勢。有媒體指出,他正在謀求實行美國式體制,并在下次大選中成為總統(tǒng)。哈斯對CNN表示,土耳其民眾感到被政府疏遠和恐嚇,抗議正是他們進行反擊的方式。
“土耳其之春”?
局勢的迅速惡化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阿拉伯之春”。事實上,已有土耳其當?shù)孛襟w將這次抗議稱為“土耳其之春”。對此,埃爾多安予以激烈批駁。觀察人士也認為,現(xiàn)在談論“土耳其之春”為時尚早。
自2002年以來,埃爾多安擔任土耳其總理已10多年,他領導的政黨共贏得3次大選,成功打造了政治穩(wěn)定和高速發(fā)展的土耳其,擁有廣泛的支持。
路透社分析稱,在獲得強有力支持的背景下,埃爾多安仍然是土耳其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家,目前仍很安全。
不過,《赫芬頓郵報》同時援引分析人士的告誡稱,埃爾多安不能再繼續(xù)無視公眾的壓力。
此次大規(guī)模抗議或許不能形成持久的政治運動,但已然成為埃爾多安執(zhí)政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埃爾多安繼續(xù)忽視民眾的呼聲,這樣的風暴還會來襲。(曹德超)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