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簡/繁 體

      (國際觀察)“棱鏡門”:美國是否會給世界一個交代

      新華網北京7月14日電 美國“棱鏡”項目曝光者斯諾登日前在莫斯科機場會見俄羅斯和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及官員,表達希望在俄羅斯尋求避難的意愿。

      斯諾登的命運值得關注,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人們的面前:美國會就“棱鏡門”給世界一個交代嗎?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情況看,美國在這一事件上只是在堅持自己的說辭,并無道歉和懺悔之意,但其他國家必然會提高警惕,進一步重視網絡通信安全。

      美國難以主動改變

      觀察家們認為,盡管面對著各方的抗議和質疑,但美國在“棱鏡門”問題上不會輕易讓步,難以對情報部門工作做出實質性調整。

      到目前為止,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克里和情報高官等都在為“棱鏡”項目辯護,其理由主要集中在三點:該項目不針對美國國內民眾,只針對海外目標;它經過美國立法、司法、行政三方批準和監督;項目對反恐情報搜集有功,惠及美國盟友。

      分析人士指出,在“只針對海外目標”和“反恐”這兩大“賣點”護航下,奧巴馬政府在國內面臨的壓力很小。除了少數議員要求檢討秘密監控項目對國民隱私的侵犯,兩黨陣營主流派此次難得放下在國內議題上的黨派分歧,一致力挺“棱鏡”項目。這令奧巴馬并不急于給國際社會一個說法。

      美國“內外有別”的秘密監控準則早有傳統,美國公眾更關注自己是否淪為秘密監控目標,而針對海外目標的監控則另當別論。

      《外交政策》首席執行官及撰稿人、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所專家羅特科普夫指出,美國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儼然罹患“后9·11時代偏執狂”,但凡面臨任何恐怖威脅的可能性,寧愿無視美國法律和國際協議。

      美國在秘密監控方面很難進行大的改變。法國網絡專家馬納克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美國,對國際通信等進行的廣泛監控已成為一項巨大的“生意”,將近500萬美國人的工作與“國防秘密”有關,其中包括50萬私人承包商。許多私人公司因為這類監控業務而獲得了蓬勃發展。


      通信安保必須加強

      自“棱鏡門”事件發生以來,歐盟、拉美以及亞洲不少國家在得知本國通信數據受到美國情報部門的監視后,不但紛紛表達了憤怒,還要求美國做出解釋和交代。但是分析人士認為,在美國不主動改變的情況下,其他國家難以逼美改弦更張,唯有加強“自保”。

      例如,“棱鏡”項目機密文件顯示,德國是歐盟國家中受美國監控程度最高的國家。一向比較務實低調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此次措辭嚴厲:“在朋友之間搞監聽,這真的行不通。冷戰已經結束了。”同時,德國民眾對美國的行為普遍感到憤怒、驚訝和擔心,63%的德國人認為德美關系因為“棱鏡門”風波而受到影響。德國經濟界還普遍擔心,美情報部門可能將它獲取的德國公司的技術和商業秘密透露給競爭對手。

      然而,德國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德國人對美國的監聽行為感到憤怒,但他們也知道,美國人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同時德國在反恐上還需要外國同行提供的信息。

      德國《南德意志報》說,德國實際上并不指望美國就“棱鏡門”進行道歉或者澄清。除非有確鑿證據,美國才會承認對美情報部門監控盟友代表處以及可能從事商業間諜行為的指控,但德方手中并沒有。

      國際呼聲不應忽視

      觀察人士指出,不論美國將來是否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也不論其他國家能否改變美國的所作所為,但“棱鏡門”事件已反映出,用秘密監控手段侵犯別國通信安全,對美國同其他國家的關系構成了傷害。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理應有所改變。

      羅特科普夫指出,“棱鏡門”事件所曝光的內容,尤其是美國對歐洲國家的大規模監視行為,不僅有損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重要關系,也有損于奧巴馬政府一直聲稱的、與其前任政府在秘密監控項目上所持的不同立場。

      這位專家指出,或許此類秘密情報監控項目開始總有以保障國家安全為主的合理目標,但很多策劃和執行都是在非公開狀態下推進的,所謂監管舉措最終變成了可笑的“橡皮圖章”。從這一角度來衡量,這類丑聞恐怕不是如今一下子涌現出來太多,反而是一直以來被曝光得太少。

      羅特科普夫分析說,在司法層面,據美國政府提供的數據,外國情報監控法庭去年共收到1789項有關政府秘密監視行動的申請,最終只拒絕了其中一項,由此可見,這個為美國情報機構秘密監控措施提供司法監督的法庭恐怕是“最無效的監控機制”。

      因此,法國網絡專家馬納克強調,斯諾登揭發的情況表明,人們有權利希望美國對國家安全局的所作所為進行調查,對其情報機構的運轉進行更好的約束。

      (綜合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孫浩、王豐豐、駐柏林記者劉向、駐巴黎記者鄭斌報道)

      7月12日,美國“棱鏡門”揭秘人愛德華·斯諾登于莫斯科時間12日17時在謝列梅捷沃機場與13名人權活動人士及律師會面,圖為會面后俄聯邦人權代表盧金、著名律師列茲尼克、庫切連納接受媒體采訪。中新社發賈靖峰 攝

      據外媒報道,美國“棱鏡”監控計劃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于莫斯科時間7月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家人權機構代表人士舉行會談。圖為記者拿著電腦準備進入采訪區。

      中新網7月14日電綜合媒體14日報道,美國監控計劃泄密者斯諾登近日提出希望獲得俄羅斯庇護,最早接觸斯諾登的英國《衛報》記者表態稱,目前還有一批沒有曝光的密件,這些密件才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噩夢”。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雖然斯諾登為獲得俄庇護、保障自身安全暗示有意停止泄密,但最早接觸斯諾登的英國《衛報》記者格林·沃爾德顯然不愿就此收手。他形容,斯諾登手上尚未公開的文件一旦曝光,將成為美國的“最大噩夢”,稱華府“應祈求斯諾登平安”。

      據報道,格林·沃爾德還稱,很多“震撼的故事”將陸續曝出,并指斯諾登絕無可能要求他停止報道,即使對方真的要求,他也沒有理由停止。

      報道分析稱,從沃爾德的表態來看,他應該持有大批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密件,而且他認為,斯諾登與任何政府的協議與他自己是否繼續報道此事內幕是兩回事。

      斯諾登7月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名人權組織代表會談,并向俄提出庇護申請。他稱,不認為自己做出了“傷害美國的行為”。克里姆林宮當日回應稱,如果斯諾登停止對美國造成傷害的泄密行為,他將可以繼續留在俄羅斯。 

      分析還指出,斯諾登有可能已準備好對策,如已經把手上所有文件交給協助泄密的記者,或“維基解密”等。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12日文章】題:斯諾登泄密激起反美情緒

      3周來一直躲在莫斯科機場的愛德華斯諾登對他希望挑起的、美國國內關于監視的政治辯論只產生了有限影響。

      然而,這名國家安全局泄密者成功制造了一個非常不同的政治現象:伊拉克戰爭以來最大的反美主義大爆發。

      1個月前在香港亮明自己的身份時,斯諾登利用有選擇性地披露美國全球監視活動這種做法,在中國和俄羅斯動員輿論。此后,他又透露了關于美國監控歐盟的信息,成功地令歐洲國家為之嘩然。過去1個星期,他又在拉美制造出一場新的軒然大波。

      巴西《環球報》本周以這名30歲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提供的文件為依據報道,美國一直在利用巴西的電信基礎設施獲取大量通信內容并監視該地區各國政府。

      在美國經濟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顯現出強勁跡象之際,美國正再次被視為一個漠視較小國家、過分傲慢的超級大國。

      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說:“當我們得知他們在利用設在巴西的情報機構監視我們大家時,我不禁不寒而栗。”

      12日,斯諾登自抵達莫斯科以來第一次公開亮相。他對人權組織成員和政界人士說,他正向俄羅斯申請臨時避難——這將賦予他前往已聲稱愿庇護他的3個左傾拉美國家之一的法律基礎。

      維基揭秘晚些時候發布的一份聲明稱,斯諾登說:“我已經沒了國籍,因為我的政治表達行為而遭追捕。”維基揭秘暗示,他最終希望前往委內瑞拉。


      斯諾登事件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應。在美國,這一揭秘事件在媒體上激起了一場關于監視活動的辯論,但斯諾登與被認為對美國不友好的一些政府勾勾搭搭減弱了更廣泛的政治影響,導致一些此前同情他的國會議員對他進行譴責。

      與此同時,右翼批評人士以政府未能將他引渡回國為據,證明奧巴馬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軟弱。喬治·W·布什政府中的顧問埃利奧特科恩在提到總統時說:“沒人怕這個家伙。”

      然而,在美國以外,這一泄密事件讓人們重新談論起世界被一個不值得信任的超級大國所主宰的危險。此前,這種言論已沉寂多時,取而代之的是關于美國衰弱的激烈討論。

      已經因廣泛使用無人機而遭批評的奧巴馬政府的國際形象因這些關于美國進行廣泛監視的文件而再次遭受重創。

      在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乘坐的飛機因被疑搭載斯諾登而轉飛維也納機場后,很多拉美國家政府感到憤怒。西班牙官員本周說,是美國提供了這—秘密消息。

      美國在巴西進行監視遭披露導致這一存在強烈反美情緒的地區再度義憤填膺。巴西總統羅塞夫的高級顧問吉爾貝托卡瓦略說:“必須極其堅定地回應對一國主權的攻擊,因為如果我們低頭,他們就會盛氣凌人地對待我們。”

      對一些政府而言,斯諾登事件提供了一個將公眾辯論話題從國內問題上轉移的機會。支持率大跌的法國總統奧朗德譴責美國的監視行為“不可接受”。至于巴西,目前政府正因20年來最大規模的民眾抗議活動頭疼不已。

      位于華盛頓的智庫伍德羅 威爾遜中心的巴西問題專家保羅索特羅說:“這給了巴西政府一個改變對話內容的好機會。”他說,政府支持基礎的一部分就是“隨時可能抬頭的傳統反美主義”。

      他說,然而,巴西要求聯合國調查所謂的監聽行為是“試圖以一種不損害對美關系的方式轉移問題方向”。

      美國官員認為,斯諾登挑起的情緒會消散。供職于位于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前情報官員吉姆劉易斯說:“大國都在搞間諜活動。包括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不是戰爭,也不是攻擊,沒有使用武力,甚至也沒有使用強制手段。”

      美國“棱鏡”項目曝光者愛德華·斯諾登12日會見俄羅斯和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及官員,在滯留莫斯科機場三周后的首次公開露面中表達希望在俄羅斯尋求避難的意愿。

      根據斯諾登的打算,他希望暫時避難于俄羅斯,在出行安全得到保障后,最終前往已經給予他政治避難的拉丁美洲國家。

      首露面

      多家國際人權組織12日早些時候證實,已收到斯諾登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會面的邀請,討論他的“下一步行動”。

      斯諾登上月23日飛抵莫斯科后一直滯留機場中轉區,從未被媒體拍到行蹤。這次會面也是他抵達俄羅斯后首次公開露面,吸引國際媒體極大關注。

      距離約定的莫斯科時間12日17時(北京時間21時)還有半小時,機場已聚集數百名記者,架起的長槍短炮架勢讓不少過往乘客一臉茫然。

      大約十分鐘后,一名男子手舉斯諾登約定的“G9”指示牌,帶領受邀人權組織代表前往會面地點,引起記者群騷動。最后,與會代表和官員共13人進入會面區域,記者則被拒在一扇寫有“員工通道”的灰色大門外。

      會面時,一家國際人權組織駐俄羅斯的代表塔尼婭·洛克申娜第一時間通過微博客網站“推特”公布現場照片。照片中,斯諾登與三周多前在香港接受英國《衛報》獨家專訪時著裝相近,只是頭發稍長;一直陪同的“維基揭秘”英國籍法律顧問莎拉·哈里森坐在斯諾登右側。


      尋暫避

      根據洛克申娜發布的實時微博留言,斯諾登指責北美和西歐地區政府違反法律行事,阻止他通行。他說:“因為無法通行,我只能接受俄羅斯的(避難)邀請。”

      “維基揭秘”在會面結束后全文發布斯諾登聲明。斯諾登感謝多個拉丁美洲國家給予他政治避難,但鑒于美國和歐洲國家政府的威脅,他準備暫時向俄羅斯申請政治避難,直至前往拉美國家的出行安全得到保障。

      斯諾登在聲明中請求外界給予協助,以確保能安全抵達這些國家。

      本月2日,玻利維亞總統胡安·埃沃·莫拉萊斯乘專機回國途中因可能攜帶斯諾登謠言而遭遇多個歐洲國家拒絕過境,不得不迫降在奧地利維也納機場,一度“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經奧地利機場警察登機搜查并確認沒有斯諾登后,莫拉萊斯專機3日中午起飛回國。

      “多國合謀迫使一個主權國家總統的專機降落并搜查一名政治難民,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斯諾登在先前發送給人權組織的邀請信中說,“這些危險的事態升級反映出一種威脅,不僅針對拉美的尊嚴,還針對每個個人、每個國家所享有免受迫害、尋求避難的基本權利。”

      允條件?

      事實上,斯諾登本月1日通過設在機場的俄外交部領事機構向俄提出政治避難請求。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同日提出政治避難“先決條件”,即斯諾登必須停止“傷害”美國。獲悉普京態度后,斯諾登已放棄在俄的避難申請。

      在逃亡選項驟減后,斯諾登不得不重新考慮申請在俄羅斯避難。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12日晚些時候重申,斯諾登可以留在俄羅斯,但必須“完全停止傷害我們美國伙伴以及美俄關系的活動”。

      就俄方這一條件,人權組織代表洛克申娜援引斯諾登的原話說:“我采取或者準備采取的任何行動都無意傷害美國……我希望美國成功。”

      受邀參加這次會面的俄國家杜馬議員維亞切斯拉夫·尼科諾夫認為,斯諾登尋求在俄羅斯避難態度“認真”,“他說滿足這個條件很簡單”。

      同樣參加會面的律師亨利·列茲尼克說,斯諾登在會面中“承諾不會傷害美國”,“他理解俄總統(普京)的立場……理解給予政治避難問題復雜,會加劇美俄緊張關系”。(徐超)

      7月12日,俄羅斯人權組織代表與斯諾登會面前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F航站樓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社發

      12日,斯諾登主動與俄羅斯和國際人權組織代表、知名律師、杜馬議員等會面,并重提向俄羅斯申請政治避難。與此同時,美國繼續向俄羅斯施壓,要求把斯諾登交回受審。同一天,奧巴馬與普京通話討論斯諾登問題。

      美國重申引渡立場

      針對這一動向,對斯諾登步步緊逼的美國迅速做出回應。白宮發言人杰伊·卡尼當天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美方在斯諾登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已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個國家提出把他交還美國。美方認為在法律上絕對存在俄羅斯驅逐斯諾登、讓他為擅自泄露機密情報回國受審的“正當理由”,美俄仍在就此問題開展磋商。

      卡尼批評俄羅斯允許斯諾登與各方人員會面,稱向斯諾登提供這種“宣傳平臺”背離了俄方有關保持中立、無法控制機場中轉區和不希望斯諾登繼續損害美國利益的聲明。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珍·普薩基聲稱,斯諾登并非告密者和人權活動人士,而是受到一系列“嚴重刑事指控”的通緝犯,“我們仍然認為,俄羅斯有機會采取正確行動,為他返回美國提供便利”。

      俄稱斯諾登沒違法

      俄方則強調斯諾登在機場與各方人員會面不違法。俄司法部長科諾瓦洛夫表示,會面本身既未違反國際法,也未違反俄羅斯法律。俄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同日通過微博評論說,斯諾登想通過此次會面,來鞏固自己作為政治異見者和人權衛士的地位。

      同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討論了與斯諾登有關的問題。白宮方面發表簡短聲明,但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6月23日,斯諾登由中國香港飛抵莫斯科,至今一直滯留在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7月1日,普京提出俄接受斯諾登政治避難申請的條件,即“他必須停止繼續損害美國的利益”。斯諾登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一度放棄留在俄羅斯的打算。目前,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維亞已經表示愿意為他提供庇護。但美國國務院已經注銷斯諾登的護照,使得他難以繼續飛往其他目的地。


      綜合新華社電

      又訊 13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外交部沒有就向斯諾登提供政治避難問題與他接觸,“我們沒有與斯諾登接觸,他與維權人士討論的問題已經得到媒體廣泛報道,我和其他人一樣了解到這些情況。為了獲得政治避難,俄羅斯法律規定了一系列程序。這個程序的第一步是正式向聯邦移民局提出申請。” (綜新)

      ■ 聲明摘錄

      “沒有與任何外國政府為伍”

      斯諾登與人權組織會面時宣讀了一份聲明,以下是一些摘錄,宣讀過程中斯諾登兩次被機場廣播打斷笑場。

      我不后悔泄密

      大家好,我是斯諾登。一個多月前,我有家庭,有在“天堂”里的家,我活得很舒服,我還曾擁有不經授權,在任何時間獲取并閱讀任何人信息的能力,那是能改變人命運的權力,那也是嚴重違反法律的。

      ……我認為我做了對的事情,開始了一場糾正罪行運動。我并不追求個人富裕,我也不是為了販賣美國的秘密,我沒有為個人安全而與任何外國政府為伍。相反,我把我知道的事情交給公眾……這由道德決定的行為使我付出很大代價,但這是正確的,我不后悔。

      被當成美“反面教材”

      美國政府和情報部門試圖將我做成“反面教材”,以警告那些可能像我一樣站出來披露真相的人。我成了無國籍之人,我遭到追捕,美國將我列入禁飛名單……甚至采取前所未有的方式令其同盟國迫降一位拉美國家總統的飛機,以搜查一個政治難民。這些是對拉美國家的威脅,也是對所有人、所有國家共享的基本權利、不受迫害地自由生活、獲得保護的威脅。

      ……這種非法威脅讓我無法前往拉美,接受被賦予的避難權利。……我請求援助,即從相關國家安全前往拉美的保證,我還請求在俄羅斯避難,直到這些國家遵照法律允許我的合法之行。(綜新)

      首腦們指出美俄雙邊關系的重要性,還討論了一系列雙邊問題和安全問題,包括斯諾登的地位,以及打擊恐怖主義的合作和索契冬季奧運會。

      ——白宮就奧巴馬與普京通話發表聲明

      【斯諾登“逃亡”大事記】

      5月20日

      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商雇員愛德華·斯諾登離開夏威夷前往香港。

      6月初

      斯諾登在香港揭露美國“棱鏡”項目,后離開酒店去向不明,美方譴責斯諾登為“叛國者”。

      6月11日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正式起訴美政府,認為“棱鏡”項目侵犯言論自由違憲。

      6月13日

      斯諾登再爆料稱,美國一直從事針對中國個人和機構的網絡攻擊。

      6月16月

      斯諾登再爆料,稱美英聯手監控G20峰會。

      6月21日

      一份解密訴狀顯示,聯邦檢察官已正式指控斯諾登包括間諜罪在內的三項刑事指控。

      6月23日

      斯諾登自行按照合法和正常途徑,離開香港前往莫斯科,此后一直停留在莫斯科機場中轉區。

      據外媒報道,美國“棱鏡”監控計劃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于莫斯科時間7月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家人權機構代表人士舉行會談。自6月23日至今,斯諾登已半個多月沒有公開露面了。

      中新網7月13日電綜合報道,美國“棱鏡”監控項目揭秘者愛德華·斯諾登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家人權組織代表舉行會談,并隨后向俄羅斯提出臨時庇護申請。他表示,自己的最終避難地將是拉美國家。俄羅斯方面回應,斯諾登可以繼續留俄,但條件是停止進一步損害美國和俄美關系。而圍繞斯諾登事件,美國方面有意淡化“監控門”事件本身,而執著于對斯諾登的引渡,明顯“避重就輕”。

      斯諾登向俄申請臨時庇護 最終避難地是拉美

      12日,斯諾登向“人權觀察”組織、國際特赦組織等國際人權組織發出會面邀請,對方接受后,斯諾登與10余名人權組織代表和律師等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會談。

      斯諾登在會談期間表示,由于目前無法動身前往其他國家,他決定向俄羅斯申請臨時政治庇護,但最終他將尋求前往拉美國家。斯諾登說,他已被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認定為“尋求庇護者”,但美國不予以承認。

      俄羅斯媒體報道,斯諾登隨后向俄羅斯申請臨時政治庇護。據悉,斯諾登早些時候曾向俄羅斯提交政治庇護申請,但在俄總統普京做出“斯諾登必須停止損害美國的行為”才能進行庇護的表態后,撤回了申請。

      據“人權觀察”組織駐莫斯科的代表娜塔莉亞·洛克申娜稱,斯諾登表示已經收到包括俄羅斯在內等五個國家愿意提供庇護的回饋信息,其中委內瑞拉已正式表示同意庇護,他“現在、將來”都會接受這些庇護,對這些國家表示感謝。

      同時,與會人士稱,斯諾登目前在機場很安全。斯諾登還表示,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在“傷害美國”,斯諾登說,他覺得自己目前在機場的生活條件還算可以,但是他不可能永遠呆在機場。他的最終避難地將是拉美國家。

      斯諾登于6月初通過媒體披露了美國情報部門大規模搜集通信和電子通訊用戶個人信息的“棱鏡”項目,并于6月23日作為中轉旅客從香港抵達莫斯科,滯留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至今。


      克宮再提斯諾登留俄條件:停止傷害美國行為

      在斯諾登提出向俄羅斯申請臨時避難申請后,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2日回應稱,如果斯諾登停止對美國造成傷害的泄密行為,他可以繼續留在俄羅斯。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發言人表示,如果斯諾登完全停止損害美國伙伴和俄美關系的行為,他可以繼續留在俄羅斯。

      分析稱,俄羅斯方面對斯諾登的安排十分謹慎。如果斯諾登仍在莫斯科機場轉機區,那么從法律意義上說斯諾登確實還沒有踏上俄羅斯的國土。

      美國政府認為,斯諾登的泄密行為給美國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失,并在斯諾登抵達俄羅斯前就注銷了他的護照。美國聯邦調查局(FBI)6月中旬對斯諾登展開刑事調查,以多項罪名對他提起控訴。美國政府還多次向俄羅斯提出要求,希望引渡斯諾登回美受審。

      不過,斯諾登護照已被注銷,如何離開莫斯科,歐洲國家是否同意他乘坐的班機飛經領空或降落加油,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個名叫“全球服務管理局”的非政府組織已給斯諾登簽發了一本旅行護照。這本護照被認為是“世界公民護照”。但是目前僅毛里塔尼亞、坦桑尼亞、多哥和厄瓜多爾等6國接受該護照。

      斯諾登7月初曾通過“維基解密”網站發表聲明,猛烈批評美國政府和奧巴馬。他說,奧巴馬曾表示不會為引渡自己“不擇手段”,但奧巴馬隨后卻“命令副總統拜登向厄瓜多爾施壓,要求厄方拒絕他的避難申請”。

      在那份聲明中,斯諾登形容奧巴馬的“欺騙”手段是“不公正”的。他說,奧巴馬政府“把公民身份作為武器”,通過吊銷護照將他變為無國籍人士。


      斯諾登事件存兩大焦點 美國“避重就輕”

      目前,圍繞著斯諾登事件存在兩大焦點,一是斯諾登將大量美國的監控秘密公之于眾,令“監控門”的細節引發關注,這也是此事的最關鍵問題;二是斯諾登本人的去向問題。這兩大焦點均被外界高度關注。而美國卻“避重就輕”。

      美方近來一直有意強調對斯諾登本人去向的關注,在其實際行動中,美方也是在突出“追捕斯諾登”,甚至已不再顧忌由此造成的更多負面國際影響。

      本月初,因斯諾登被懷疑藏匿在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上,多個歐洲國家拒絕玻總統專機過境,引發重大外交風波。玻利維亞稱,美國是在幕后操控此事。西班牙也暗示,是根據某國情報做出關閉領空決定,從而也將矛頭對準了美國。

      與此同時,美國有意淡化“監控門”事件本身,已不愿就監控細節做更多說明和解釋。事實上,美國實施大規模監控的對象,包括美國“盟友”的歐盟及其主要國家,以及巴西等眾多拉美國家。外界所了解的美國大規模監控范圍和程度,都在斯諾登的不斷揭秘中持續擴大。

      分析稱,“監控門”事件細節的不斷被披露,令美國的道德光環不斷褪色,國際形象不斷受損,深陷尷尬局面。美國因此也急于盡快捉住斯諾登,令美國不再受“監控門”影響而不斷在國際社會飽受攻擊。

      而就斯諾登本人的命運,有航空業方面的專家指出,相比私人飛機或政府飛機相比,乘坐商業航班或許是斯諾登逃往受庇護地的最佳選擇。據悉,商業航空公司有使用他國領空的自由,即第一航權,以確保全球的航空運輸通暢。

      英國律師事務所Bird &Bird的航空律師西蒙說,“芝加哥公約體系的原則之一是,商業航空公司有不經飛越國家許可飛越領空的權利和經停加油等權利。”相比之下,政府飛機需經許可后才能合法地進入他國領空。

      阻止私人飛機進入領空的法律依據更為復雜,不同規則和相關解釋對此都有規定。但法律專家認為,與阻止政府飛機或私人飛機相比,阻止商業航班的難度更大。

      中新網7月1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3日報道,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表示,俄國處理斯諾登求庇護事件上,完全仿效西方國家的做法。

      針對美國專家聲稱莫斯科可能向斯諾登提供政治避難的做法,不會為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加分,普什科夫12日回應稱:“國際政治實踐就是這樣。如果一個人請求避難,并且未對該國犯罪,而且他有可能遭到其他國家出于政治動機的迫害,我們看到西方國家通行的實踐做法是為他提供庇護。因此我認為,指責俄羅斯在這種情況下(斯諾登事件)有某些特別舉動是沒有根據的。”

      對于美國指俄準許斯諾登在莫斯科機場過境區與人權組織代表會面,是為斯諾登提供“宣傳平臺”,背離了俄方有關保持中立的立場,俄司法部長科諾瓦洛夫回應說,會面本身既未違反國際法,也未違反俄羅斯法律。而普什科夫則通過微博評論說,斯諾登想通過此次會面,來鞏固自己作為政治異見者和人權衛士的地位。

      人民網7月13日訊 據俄新網13日報道,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阿列克謝·普什科夫12日向俄新社記者表示,在美國"棱鏡門"事件揭秘者、美方情報部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申請政治避難問題得到正面解決的情況下,預計美國將發動新一輪反俄活動。

      普什科夫告訴俄新社:"在問題得到正面解決的情況下,預計美國將發動新一輪反俄活動。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即便沒有斯諾登事件,這些波折實際上定期因各種不同理由發生。因為兩國關系狀況沒有得到質的改變。"

      他指出,遠非所有美國人都認為斯諾登是叛國者,不少人認為他是一個人權保護者。他說:"考慮到所有事實,以及俄美在國際大事上開展協作的重要性,我希望,奧巴馬政府秉持理智審慎的立場,這種做法不會破壞俄美政治對話的安排。"(閆嘉琪)

      微軟被爆曾向“棱鏡”監控項目提供加密用戶信息

        Skype去年和情報機構合作,“棱鏡”項目通過其獲得了視頻和音頻對話。

      據外媒7月12日報道,英國《衛報》日前披露的棱鏡項目文件顯示,微軟公司曾經與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和聯邦調查局(FBI)合作,為其提供用戶的隱私信息。

      《衛報》稱,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文件顯示,微軟曾幫助國家安全局繞過公司的加密設置,獲取Outlook.com用戶的網絡聊天內容。同時,微軟還和聯邦調查局合作,允許后者輕松進入其云存儲服務SkyDrive中獲得相關數據。而在微軟收購Skype之后,國家安全局所獲得的視頻通話數量大幅增長,是“棱鏡”項目的3倍。

      微軟11日發布聲明否認了這一指控。“只有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我們才會向指定的機構提供賬戶信息,”微軟在聲明中表示,“我們不會向任何政府部門提供完全或直接進入SkyDrive、Outlook.com、Skype或其他微軟產品的權利。”

      微軟此前曾表示,在2012年的6個月期間,該公司曾向美國政府部門提交3.2萬個用戶的賬戶信息,但拒絕透露更多的細節,因為美國政府禁止科技公司談論政府活動。

      另據悉,曝光斯諾登案的《衛報》記者格倫 格林沃爾德(Glenn Greenwald)10日撰文稱,斯諾登近日曾向他“竭力否認”了將數據出售給莫斯科或北京當局的傳言。

      新華網莫斯科7月12日電(記者胡曉光)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尼科諾夫12日在與美國情報部門前雇員斯諾登會面后說,為了獲得在俄政治避難地位,斯諾登同意今后停止損害美國的利益。

      斯諾登當天與俄羅斯和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及知名律師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舉行了會面。尼科諾夫在機場對記者發表談話說,斯諾登已經正式向俄羅斯政府提出政治避難的請求,在會面過程中斯諾登同意接受俄方提出的條件,即他不會繼續損害美國的利益。

      據尼科諾夫轉述,斯諾登表示他知道俄方的條件并愿意接受,他不打算損害美國的利益,因為他熱愛自己的國家。

      尼科諾夫說,目前斯諾登狀態良好,對問題反應迅速,自稱感覺很安全。

      針對斯諾登最新提出的政治避難請求,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表示,克里姆林宮目前尚未收到斯諾登政治避難的申請,但俄羅斯向他提供政治避難的條件依然沒有改變。

      6月23日,斯諾登由中國香港飛抵莫斯科,至今一直滯留在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7月1日,普京提出俄接受斯諾登政治避難申請的條件,即“他必須停止繼續損害美國的利益”。斯諾登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一度放棄了留在俄羅斯的打算。目前,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維亞3國已經表示愿意為他提供庇護。

      據外媒報道,美國“棱鏡”監控計劃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于莫斯科時間7月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家人權機構代表人士舉行會談。

      據外媒報道,美國“棱鏡”監控計劃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于莫斯科時間7月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家人權機構代表人士舉行會談。自6月23日至今,斯諾登已半個多月沒有公開露面了。

      中新網7月13日電 據法新社報道,美國白宮方面稱,12日,在斯諾登結束與維權人士會面之后,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了電話,討論了雙邊合作及反恐合作等問題,其中包括“棱鏡門”事件。

      白宮方面稱,此次通話是幾天前就安排好的,但沒有透露通話的具體內容。

      斯諾登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家人權組織代表舉行會談,并隨后向俄羅斯提出臨時庇護申請。他表示,自己的最終避難地將是拉美國家。

      俄羅斯方面回應,斯諾登可以繼續留俄,但條件是停止進一步損害美國和俄美關系。美官員隨后警告俄不要給斯諾登提供“宣傳平臺”。

      人民網莫斯科7月13日電 (記者 劉旭) 據俄塔社消息,俄羅斯總統新聞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已就兩國雙邊關系、安全問題及美國中情局前特工斯諾登事件等進行通話。

      此前,美國總統新聞發言人杰伊?肯尼12日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將致電俄羅斯總統普京,但他未透露舉行通話內容。肯尼表示,斯諾登在莫斯科機場的行為違背了俄方所示在斯諾登問題上保持中立的立場。他同時指出,斯諾登事件不應成為俄美關系的發展障礙。

      美國“棱鏡”計劃泄密者斯諾登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杰沃機場與俄羅斯及國際組織的維權人士舉行會面,他表示已正式向俄羅斯尋求政治庇護。他希望能在起身前往其他目的國前繼續留在俄羅斯。

      新華網華盛頓7月12日電(記者易愛軍)美國“棱鏡門”事件揭秘者斯諾登12日尋求在俄羅斯政治避難后,美國白宮發言人杰伊·卡尼再次要求俄方把這名受到間諜罪指控的美方情報部門前雇員交回受審。

      卡尼在當天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美方在斯諾登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已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個國家提出把他交還美國。美方認為在法律上絕對存在俄羅斯驅逐斯諾登、讓他為擅自泄露機密情報回國受審的“正當理由”,美俄仍在就此問題開展磋商。

      斯諾登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與俄羅斯和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及知名律師會面時表達了希望留在俄羅斯的愿望。俄羅斯媒體援引與會者透露的消息稱,斯諾登在會面時表示,他現在不能飛往拉美,希望留在俄羅斯,請求法律人士幫助他獲得在俄羅斯政治避難的地位。

      卡尼批評俄羅斯允許斯諾登與上述人士會面,認為向斯諾登提供這種“宣傳平臺”背離了俄方有關保持中立、無法控制機場中轉區和不希望斯諾登繼續損害美國利益的聲明。他同時再次表明,美方不希望斯諾登事件損害美俄關系。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珍·普薩基當天也對俄方促成斯諾登機場中轉區會面一事表示失望,聲稱斯諾登并非告密者和人權活動人士,而是受到一系列“嚴重刑事指控”的通緝犯。她說:“我們仍然認為,俄羅斯有機會采取正確行動,為他返回美國提供便利。”

      斯諾登6月23日由中國香港飛抵莫斯科,迄今一直滯留在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7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俄方接受斯諾登政治避難申請的條件,即他“必須停止繼續損害美國的利益”。斯諾登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一度放棄滯留俄羅斯的打算。目前,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維亞已表示愿意為他提供庇護。但美國國務院已經注銷斯諾登的護照,使得他難以繼續飛往其他目的地。

      參加機場中轉區會面的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尼科諾夫對媒體說,斯諾登已同意停止損害美國利益。

      據外媒報道,美國“棱鏡”監控計劃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于莫斯科時間7月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家人權機構代表人士舉行會談。圖為參加會談的人權代表接受媒體采訪。

      據外媒報道,美國“棱鏡”監控計劃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于莫斯科時間7月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家人權機構代表人士舉行會談。

      中新網7月13日電美國“棱鏡”計劃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7月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多家人權組織代表舉行會談,透露其下一步行動計劃,并向俄羅斯申請臨時庇護。“維基解密”網站7月12日也刊登了斯諾登面向各家人權組織發表的聲明,以下是聲明全文:

      大家好,我叫愛德華·斯諾登,就在一個多月之前,我還有家庭,我的家安在天堂般的樂園,我的生活相當舒適愜意。我還可以不用任何授權,就可以在任何時間,搜索、截取以及審閱任何人的通信信息。我擁有這種能力。這是一種能改變人類命運的力量。

      這也是對法律的嚴重侵犯。我的國家——美國憲法第四和第五修正案、“世界人權宣言”第12條,以及眾多法規和條約都明令禁止這樣大規模、無孔不入的監視系統存在。雖然美國憲法將這樣的項目列為非法,但美國政府認為,在世界不允許發現的、秘密法庭的裁決下,某種程度上可以使得這種非法的事情合法化。這些裁決真正腐蝕了正義最基本的概念——什么事是被視為是必須要做的。(即使)通過秘密法規,不道德的行為也不能成為有道德的行為。

      我深信1945年紐倫堡審判時宣布的法則:“每個人都負有國際義務,它們超越了對國家義務的服從。因此,為防止危害和平與人性的罪行發生,公民個人負有的責任和義務可以與國家法律相抵觸。”

      據此,我做了我認為正確的事情,并掀起了一場糾正這種錯誤行為的行動。我并未汲汲于名利。我并未尋求出售美國機密。我沒有與任何外國政府合作以保證我的安全。相反地,我把我知道的事情面向公眾公開,因此我們所有人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討論影響著我們所有人的事情,我向這個世界尋求的,是正義。

      決定向大眾公開影響我們所有人的間諜活動,關乎道德抉擇,需付出高昂的代價,但這是該做的事情,我不會為此遺憾。


      從那時起,美國政府和情報部門試圖拿我“殺雞儆猴”,警告所有其他可能會說出我所說事情的人。我的政治表現使得我成了被追獵的對象,成了無國籍人士。美國政府把我列入了禁飛名單。它在法律框架外要求香港將我遣返,這是對國際法“不推回原則”(non-refoulement)的直接侵犯。美國政府對所有幫助維護我人權、尊重聯合國庇護制度的國家發出威脅。為了一個政治難民,它甚至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手段,命令其軍事盟友迫降拉美國家總統的專機。這些危險的步步升級的手段,不僅是對拉美國家尊嚴的恐嚇,也是對所有人、所有國家都享有的基本權利的恐嚇,是對希望在免遭迫害中生活,尋求并享受庇護權利的人的恐嚇。

      然而,即使是在面對這種具歷史性的、不相稱的侵略行為時,世界多國仍為我提供支持和庇護。這些國家包括俄羅斯、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和尼加拉瓜,而厄瓜多爾是第一個挺身而出對抗這種以強凌弱、侵犯人權的行為的,我對此表示感激和尊敬。在恫嚇面前它們拒絕原則上的妥協,它們已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我打算先后前往這五個國家,以深表我對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以及人民的感激。

      我今天宣布,正式接受所有在我提出請求后,愿意提供支持或庇護的國家,包括那些未來可能應我申請提供支持的國家。例如,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正式批準對我進行庇護,我已經正式成為“政治難民”,任何國家都沒有立場去限制或干涉我接受庇護的權利。然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西歐和北美一些國家的政府已展現了游離于法律外行事的意志,而且這種行事方式現在仍在繼續。這種不正當的威脅使得我無法飛赴拉美并接受庇護,擁有大家都享有的基本權利。

      這些強國希圖采取超越法律的手段,威脅到了我們所有人,一定不能讓其成功。因此,我請求你們提供幫助,從有關國家的安全通道前往拉美。我也請求俄羅斯提供政治庇護,直至這些國家批準我合法地旅行。我今天將向俄羅斯提交申請,并希望它會被順利地接受。

      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我將回答我所能回答的。

      謝謝。(完)

      原標題:斯諾登請求在俄政治避難

      7月12日,俄羅斯當地電視臺播放斯諾登會見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及知名律師的畫面(視頻截圖)。當日,斯諾登在莫斯科與俄羅斯和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及知名律師會面時表示,希望留在俄羅斯,請求法律人士幫助他獲得在俄政治避難地位。新華社發

      新華網莫斯科7月12日電(記者劉紅霞 婁琛)美國情報部門前雇員斯諾登與俄羅斯和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及知名律師12日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舉行了會面,斯諾登在會面中表示希望留在俄羅斯。

      謝列梅捷沃機場安全部門說,會面按原計劃于莫斯科時間12日17時(北京時間21時)準時開始,有13人參加了這次閉門會晤。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尼科諾夫、俄羅斯人權全權代表盧金及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和一些律師參加。

      據俄羅斯媒體引用與會者透露的消息,斯諾登在會面時表示,他現在不能飛往拉美,希望留在俄羅斯,請求法律人士幫助他獲得在俄政治避難地位。

      針對斯諾登最新提出的請求,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表示,克里姆林宮目前尚未收到斯諾登政治避難的申請,但俄羅斯向他提供政治避難的條件依然沒有改變。

      稍后參加會晤的人員將舉行吹風會。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有數百名記者云集謝列梅捷沃機場。

      6月23日,斯諾登由中國香港飛抵莫斯科,至今一直滯留在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7月1日,普京提出俄接受斯諾登政治避難申請的條件,即“他必須停止繼續損害美國的利益”。斯諾登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一度放棄了留在俄羅斯的打算。目前,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維亞3國已經表示愿意為他提供庇護。

      上一頁 1 ... 13 14 15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在线激情爱性视频,欧美性xxxbbb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五五月五月开|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香蕉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卡2卡3卡4卡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男女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看| 快点cao我要被cao烂了| 在线观着免费观看国产黄|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rh男男车车的车车免费网站| 第三种爱情免费完整版观看| 奇米影视777me| 人夫的堕落变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站| 好吊色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天堂√在线中文最新版8| 厨房掀起馊子裙子挺进去|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理论影院第九电影院| www夜夜操com| 爱情岛亚洲论坛福利站|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2016| 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性色欲情网站iwww|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222www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永久看日本大片免费35分钟| 国产精品91在线播放|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精品日产卡一卡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