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45屆國會眾議院選舉8月31日凌晨塵埃落定,執政的自民黨慘敗于最大在野黨日本民主黨。民主黨在國會眾議院選舉中一舉奪得總共480個議席中的308席,而執政的自民黨僅獲得119席。
民主黨黨首鳩山昨日凌晨召開記者會,宣讀了大選勝利的宣言。此后,鳩山又在首都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誓言將把日本建成一個“讓人看得到希望的社會”。鳩山表示,大選獲勝后的民主黨開始著手組建內閣,準備執掌政權。據估計,鳩山內閣最快9月中旬上臺。
而下野后的自民黨接下來將會如何,一蹶不振抑或東山再起,也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而且,它是否已做好準備擔當在野角色?法新社認為,就眼下而言,自民黨前途暗淡。
猜內閣
功臣小澤不入閣
眾院選舉大勝以后,鳩山立即與代理代表小澤一郎、菅直人等舉行會談,研究包括政府人事安排在內的政權交接工作。據日本媒體報道,內閣官房長官預計將從菅直人和干事長岡田克也兩人中產生。民主黨將盡早成立“政權交接團隊”,確定財務相、外相等重要內閣成員和黨干事長的人選。
民主黨消息人士8月31日告訴日本共同社,鳩山已決定讓選舉功臣小澤一郎出任民主黨明年夏季參議院選舉事務的“總指揮”。小澤現任民主黨負責選舉事務的黨首代理,是這次民主黨眾議院選舉戰略的“總設計師”。
小澤對繼續負責選舉事務反應積極。他說,自己將“遵照鳩山代表的指示,無論在什么職位上,都支持鳩山”。因為小澤操盤,這次選戰民主黨大勝,也因為這群小澤“童子軍”的存在,小澤影響力增大。新首相鳩山是否能與小澤協調好,避免形成權力雙頭馬車,值得關注。
共同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鳩山還打算指派民主黨干事長岡田克也為談判代表,與社會民主黨和國民新黨商討聯合執政事宜。不過,三黨達成協議可能尚需時日。
反應
美期待深化同盟關系
美國白宮發言人羅伯特·吉布斯8月30日發表聲明說,美國政府相信美日同盟關系和兩國間密切的伙伴關系在日本下屆政府的領導下將繼續得以深化,奧巴馬總統期待同日本新首相就全球、地區和雙邊議題展開密切合作。
新人
準首相要建“希望社會”
鳩山稱國民是“政權更迭”勝利者
鳩山昨日凌晨召開記者會,宣讀大選勝利的宣言。鳩山在題為“向著國民的進一步勝利”的宣言中說,此次大選在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實現了“政權更迭”,8月30日這一天也成為歷史性的一天。他稱此次大選實現了三個“更迭”,即政權更迭、由舊人向新人更迭、由官僚政治向國民主權更迭。鳩山說,此次大選的結果不單是民主黨的勝利,也表現了國民對舊有政治的不滿。國民是此次選舉和“政權更迭”的勝利者。
鳩山在勝利感言中還闡述了自己的外交思路,鳩山稱希望日本能成為被國際社會信賴的國家,并表示日本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可扮演大角色。對于將來要成為一位怎樣的首相,鳩山說,他要為創造一個讓所有國民為自己生活在日本感到幸運的國家而拼命努力。
鳩山8月31日早晨在位于東京都大田區田園調布的家中接受媒體記者采訪。獲勝的激情尚未散去,鳩山在整個采訪過程中一臉笑容。“我們等待很長時間,終于站在起跑線前。這絕對不是終點。現在,我們終于能推動政治發展,創建新政治,滿足人民期望,”鳩山說,“我們將建立一個讓人們看得到希望的社會。”
當媒體問及人事問題時,鳩山答道,他將在正式當選首相后再提名內閣人選。日本國會定于9月中旬舉行特別會議,提名鳩山出任新一任首相。
舊人
麻生黯然辭黨首
下野后如何“重生”考驗自民黨
自民黨總裁、首相麻生太郎昨日下午在自民黨總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將辭去黨總裁職務。他之前表示將繼續擔任首相一職,直至眾議院選出新首相。
麻生在發布會上說,選民不僅對自民黨不滿,對他本人也不滿,這是自民黨失敗的原因。他感到自己作為自民黨總裁應為選舉失敗負責,因此宣布辭職。麻生說,自民黨應重建并奪回政權,但首先需重新考慮如何生存,需學會傾聽選民的聲音。
自民黨干事長細田博之當天宣布,自民黨定于9月28日舉行新黨首選舉,選戰活動自9月18日開始。
但法新社認為,除麻生外,自民黨多名高官之前也表達辭去黨內職務的意愿,其中包括干事長細田博之、總務會長笹川堯和政治調查會長保利耕輔。因此,誰將愿意帶領自民黨重生仍是未知數。
一些分析師認為,自民黨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與日本權力機構之間的聯系突然斷裂后,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在野黨角色。
天普大學日本分校當代日本研究學院研究人員羅伯特·迪雅里克說:“他們(自民黨人)一直作為與政府和官僚體制的共生體而存在。”“沒有這些關系,沒有當權時的資金來源,他們將如何存活?”迪雅里克說。一些分析師認為,經過了所謂“1955體制”下自民黨控制政壇如此多年,此次選舉或許意味著日本將迎來兩黨制時代。
自民黨1955年成立,除1993年短暫敗北,過去50多年來一直把持日本政壇。
新聞分析
“變天”背后的變與不變
日本大選落下帷幕。民主黨上臺順應了民心,但其執政道路并不平坦。整頓吏治,百廢待興。重塑日本,任重道遠。因此,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未來日本的內政與外交政策走向。在內政方面,我們將看到的是:“變”中的不變;在外交方面,我們將看到的是:“不變”中的變。
何謂“變”中的不變?即民主黨一定會對日本的官僚制度實行一次“大掃除”,從組織人事安排以及思想理念上對日本的“官僚政治”進行改革。這是“變”,但是, 建立在日本傳統政治文化之上的派閥政治這一近代以來日本政治的傳統決不會消失。正如派閥政治是自民黨政治的主要表現形式一樣,民主黨的派閥政治也會隨著民主黨執政的延續而不斷加強。這是變中的“不變”。目前,民主黨內有9個派閥,人大約都在20人左右。但是,隨著眾議院議席的大幅增加,各派閥人數都有擴充的空間,尤其是小澤派的“一新會”。當然,比起權利,小澤更注重理念。據說,民主黨組閣時小澤不打算入閣,而是堅守目前代表代理的崗位準備迎戰明年的參議員選舉,做“幕后英雄”是小澤的特長。
何謂“不變”中的變?即民主黨在外交安全上還要維持“日美同盟”的存在,日美關系即便不是日本外交的“基軸”,也是“基礎”,這是“不變”。但是,主張國家獨立,強調“外交立國”的民主黨在外交安全政策上有自己的明顯特征。那就是堅持與美國的“對等性”,并積極主張縮小駐日美軍基地的范圍以及降低甚至取消所謂的“溫情預算”。與美國“對等”,與中國“共存”,“重視亞洲”將成為鳩山內閣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這是不變中的“變”。
面對民主黨執政“變”與“不變”的態勢,中日關系雖然不會大起大落,但是,由于民主黨可能比自民黨更直率地表達自己的政策主張,在涉及國家具體利益的問題上,兩國之間還需要不斷地進行磨合。因此,加深兩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相互交流與信賴至關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政治室研究員王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