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并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通常認為,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量子密鑰分發(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隱形傳態。彭承志說,這一重要成果為未來開展空間尺度量子通信網絡研究以及空間量子物理學和量子引力實驗檢驗等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昨天,中科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最新進展。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今年8月16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以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任務計劃包括三個部分:發射入軌、在軌測試、開展實驗。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中科院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8月16號發射以來,已開展的部分測試及科學實驗情況。姿態控制完成了速率阻尼模式、太陽捕獲模式、帆板展開模式、以及對慣性定向模式測試,衛星姿控系統運行正常,性能穩定。
記者18日從中科院獲悉,17日11時56分24秒,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云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軌數據。
科學家在量子衛星上搭載了自主研發的“四種武器”: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和量子試驗控制與處理機。在地面建設了科學應用系統,包括1個中心——合肥量子科學實驗中心;4個站——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量子通信地面站;1個平臺——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