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巴黎9月26日電 題:傳奇希拉克:政壇打拼跌宕起伏 中國情結廣為人知 中新社記者 李洋 當地時間26日中午時分,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去世的消息突然傳出。雖然近來希拉克身體狀況欠佳,外界也早有耳聞,但他的去世仍然在法國國內外引發了很大震動。 希拉克被譽為法國政壇“常青樹”,從政經歷相當豐富。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從政生涯中,他擔任過國會議員、巴黎市長、內閣部長、政府總理等職務。12年的法國總統生涯是他的政治巔峰。 希拉克30歲時為時任法國總理蓬皮杜工作,以此作為其政治生涯的起點。他42歲便被任命為法國總理,有評論稱他那時“血氣方剛”“言詞犀利”,當了兩年總理便辭職,成功當選巴黎市長。他擔任巴黎市長職務長達近20年。 上世紀80年代法國政壇“左右共治”時期,代表右派政黨的希拉克被左翼總統密特朗任命為政府總理,總統府愛麗舍宮與總理府馬提尼翁宮之間的明爭暗斗便由此展開。希拉克與密特朗競爭的高潮是1988年法國總統大選,希拉克失利,此后近10年中希拉克都在思索如何贏得“翻身仗”。 1995年希拉克再次參加總統大選,并成功當選。七年后希拉克謀求連任總統,他當時的對手是極右翼的讓-瑪麗·勒龐,民眾出于對極右翼上臺的恐懼,紛紛將選票投給希拉克,從而令希拉克以現代法國總統選舉史上最大差距(82%對18%)贏得大選。 2005年法國公投否決《歐盟憲法條約》,沉重打擊了希拉克及其政黨。加之法國申辦2012年奧運會失敗、巴黎發生騷亂等原因,促使希拉克做出不再繼續連任總統的決定。希拉克的從政生涯隨著他2007年卸任總統而宣告落幕。 希拉克在國際事務中支持法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單極化世界,倡導多極化格局。2003年他明確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贏得了國際社會支持。 對于中國民眾來說,希拉克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他的中國情結廣為人知。希拉克本人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對于中國古代詩詞、文物、美食佳肴都很有興趣。在前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撰寫的回憶錄中,對希拉克的中國情結有詳細記述。 據吳建民回憶,在巴黎只要有中國文物的展覽,希拉克必定要抽出時間去看,每次都要逗留一小時左右。在有些文物前,希拉克甚至“毛遂自薦”,向中國大使介紹有關文物的特點。 希拉克與中國高層往來密切。他1975年就曾以法國總理身份接待過來法訪問的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1978年希拉克首次訪華,并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 值得一提的是,希拉克還是中法領導人“家鄉外交”的主角。1999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了希拉克的家鄉科雷茲省。2000年希拉克訪問了江澤民的故鄉揚州。當時報道稱,兩國領導人互訪對方的家鄉,大大推進了中法關系的發展。 希拉克在12年總統任期內曾先后多次對華進行國事訪問。他卸任總統后,于2009年以私人身份來訪中國,為當時處于低谷的中法關系轉圜發揮作用。 希拉克的老朋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悼念說,希拉克留給法國和歐盟的遺產將永遠與我們同在。希拉克同樣給中法關系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中國民眾將會銘記他為此所做出的貢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