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小包裹”又一次跑出“加速度”。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11日快遞業務量7.01億件,創歷年“雙11”當日新高。這意味著,在“雙11”當天,全國平均每兩人就收到1個快遞。
一年一度的“雙11”網絡購物節,一如往年也在臺灣掀起購物熱潮。就在不久前,多位民進黨籍民代竟還召開記者會,質疑大陸生產的啤酒向臺灣市場“傾銷”,宣稱是“啤酒攻臺”。
在平潭跨境電商物流園倉庫內,工作人員忙著搬運快遞包裹。記者從平潭海關了解到,今年“雙11”大促期間,平潭海關累計核放跨境電商進出口清單320.1萬票,總貨值超10.67億元。這份亮眼“成績單”,離不開平潭積極打通物流通道,有效增強跨境貨物供應鏈的通關保障能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追求品質生活,不再盲目跟風,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和個人需求的匹配度。多個電商巨頭“破墻”,相互開放支付、物流等資源,使得消費者可以在不同平臺間無縫切換,享受更加便捷的購物體驗。
淘寶臺灣站今年雙11前后砸20億元(新臺幣,下同)補貼、跨境免運,震撼臺灣電商市場。島內自媒體“觸極者”質疑,身為“黑熊學院”負責人的沈伯洋,當初被抓包淘寶價260元的急難救助包,他們竟賣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