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健康,也要快樂 部分反對體育進高考者的理由是,為考試而鍛煉難以讓學生體驗到運動應有的快樂,反而可能會讓他們失去對體育的興趣。浙江一位高一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自己女兒中考時為了拿體育滿分,報了游泳強化訓練班,但考完試就再也不練了。“我問她,不是喜歡游泳么,為什么不練了?她說,為了拿滿分,練得太狠了,讓她一點也享受不到樂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應對中考體育,有些學校的體育課只練習長跑、實心球、立定跳遠等考試項目,體育教學淪為“應試體育”。甚至還有些學校,平時不重視體育課,只是到中考前,才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考前訓練。無怪乎常有學生說,“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季瀏在《體育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體育課程異化為體質測試課程的現象,其實是“形式主義”的一種表現,其不僅導致學校體育的目標簡單化,而且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運動興趣的培養。縱使在“應試體育”中練得一副好身板,沒有健身習慣終究難以為繼。 “從目標上來講,學校體育絕不僅僅是為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王登峰表示,除了強身健體,體育還可以帶來樂趣、磨煉意志、健全人格,參加體育比賽有助于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團隊精神,然而多年以來大眾對體育的價值功能認識不到位,往往只看重前者,而忽視了后者,致使學校體育在升學壓力下被弱化。在這種情況下,讓每個學生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只能停留在口頭上,享受運動樂趣以及堅持鍛煉的內生動力也就無從談起。 那么,新時代的體育課,如何做到體質健康與運動快樂兼得? 王登峰表示,這需要政府加大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投入,搞好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需要學校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按照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激發學生運動興趣;需要家長轉變觀念,重視體育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最關鍵的是,要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學業水平考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王登峰說,“如果沒有這一條,前面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諸東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組織學生課余訓練和比賽,但學生參與多少、參與得怎么樣,對他自己沒有任何影響,參與體育鍛煉的內生動力就會嚴重不足。” 或許,只有當內因充分調動起來,體育運動真正成為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體育考試才可以完全丟棄。畢竟,一個喜歡運動的孩子,體質測試達標并不是難事。(參與記者:王恒志、張睿、楊帆) |
2021-06-15
2021-06-15
2021-06-15
2021-06-15
2021-06-15
2021-06-15
2021-06-15
2021-06-15
2021-06-15
2021-06-15
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