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6日電 (馬帥莎 李純)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華智冰”研發團隊成員15日在北京表示,設計虛擬學生“華智冰”的初衷是希望“她”最終能像人一樣思考、不斷學習,理解人的想法,主動產生符合用戶需求的互動,“這也是對下一代AI的嘗試”。 日前,“華智冰”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自我介紹視頻引發中國網友關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15日舉行“華智冰”成果發布會,宣布“華智冰”正式“入學”。作為中國首個原創虛擬學生,“華智冰”將師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教授唐杰,即日起開啟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學習生涯。 “脫胎”于中國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2.0”,“華智冰”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譜AI和小冰公司聯合“培養”。除了作詩、作曲、繪畫等才藝,“華智冰”還將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這也使“她”大大不同于一般的虛擬人物。 此外,兼具智商和情商的自動問答能力也是“華智冰”的才能之一。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黃民烈認為,下一代智能對話系統的特征應是“有知識,有情感,有個性”。對話不僅要言之有物,還要有“溫度”、能實現共情表達。機器的個性與身份的前后一致性也是建立可信人機交互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談及“華智冰”未來的學習規劃,唐杰表示,第一年希望“她”能夠“泛讀天下書”,也就是學習各種語料;第二年希望“她”學習深層知識,即挖掘數據中的隱含模式;第三年希望“她”能夠像人一樣進行創新。 關于更長遠目標,唐杰指出,希望“華智冰”具備超越圖靈測試的通用機器認知能力,能夠依靠一個大模型,在面對不同的學習階段和應用場景時,“不是重新訓練模型,而是反過來豐富、增強模型”。 在“華智冰”研發團隊成員看來,AI正從感知智能走向認知智能,AI算法的關鍵也變為如何實現AI認知的主體。“因此,我們想做一個面向認知的AI主體。設計虛擬學生‘華智冰’的初衷是希望她最終能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不斷學習,理解人的想法,主動產生符合用戶需求的互動,直觀、全面地捕捉人類的需求。這也是對下一代AI的嘗試。” 唐杰透露,目前正在設計“華智冰”的2D和3D數字虛擬人物形象。關于是否要將“華智冰”做成實體機器人,以及實體機器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AI主體的智力,團隊仍在探討中。(完) |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