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共享電單車安全白皮書》發布 滴滴青桔詳解共享出行安全能力 6月10日,滴滴青桔發布行業首份《共享電單車安全白皮書》。該白皮書真實、全面地調研了我國公眾電動自行車出行數據和共享出行領域核心安全風險,提出充分發揮“共享”模式優勢,將私用電動車安全隱患集約化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在城市短途出行中被公眾廣泛接受,但常出現因危險騎行、違規充電等行為導致的交通與消防事故,凸顯出公眾需求與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矛盾。共享電單車作為公共交通中短途出行的有效補充工具,正逐漸替代私家電動車成為市民外出的首選交通工具。因此,構建標準化、數字化、多維度、多層面的安全管理生態體系成為行業良性發展的核心。 共享電單車(滴滴供圖) 滴滴青桔安全管理高級總監王迪表示,白皮書的發布不僅是對運營安全工作的總結,更是對共享電單車行業良性發展的思考。白皮書圍繞交通與消防兩個核心提出安全管理體系與行業優化舉措。一、推廣“共享”示范經驗,著力攻克“非共享”引發的安全風險;二、持續探索安全共享新模式,為行業治理提供新方向;三、建立行業充換電場站安全消防標準;四、強化透傳安全理念,普及安全價值觀。 共享電單車在滿足中短途出行需求的同時、依靠集中充換電和場站消防建設,有效解決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風險,降低了消防事故發生概率。通過建設分布式能源網絡,以換電代替傳統充電模式,促進社區車輛集中停放、集中充電和集中管理,從源頭遏制充電安全隱患。 滴滴青桔場站智能消防系統 (滴滴供圖) 作為國內領先的共享兩輪品牌,滴滴青桔一直將安全發展作為業務的基石。截止2021年,滴滴青桔充換電場站已實現1000日安全無事故運營,由滴滴青桔主導編制的中國消防協會《共享電動自行車充電站消防安全規程》已進入報批環節。 據了解,滴滴青桔以高于國標要求、融合北斗+5G技術的車輛與智能頭盔產品為基礎,依托人臉識別與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對用戶從注冊至結束騎行進行全流程安全保障。借助智能云監控和場站消防管理系統,對集中充電電池與路面車載電池狀態進行監測與管控,實現異常情況的快速感知與妥善處置,有效消除了電動自行車的消防安全隱患。 滴滴青桔CEO王文清表示,未來將持續通過技術迭代和模式創新構建標準化、數字化、多維度、多層面的安全管理生態體系。通過標準化流程和數字化手段,助力共享出行的安全管理建設。 |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
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