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空間站首個艙段——天和核心艙已經(jīng)在軌運行了一個多月,半個多月前,完成了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交會對接。現(xiàn)在,核心艙即將迎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作為空間站組合體控制和管理主份艙段,核心艙長什么樣?又是如何工作的?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實驗室,一臺與太空中運行的天和核心艙一模一樣的裝備也正在運行中,它被形象地稱作“地面空間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tǒng)副總指揮 王鑫:這是我們現(xiàn)在在地面的1:1的物理在軌運營支持系統(tǒng),主要作用是它可以接收在軌的遙測數(shù)據(jù),可以設置成跟天上一樣的飛行狀態(tài),來驗證整個飛行程序。 總臺央視記者 李寧:這就是天和核心艙,全長16.6米,由四個部分組成。首先在它的最前端是節(jié)點艙,跟節(jié)點艙相連的就是小柱段,直徑3.35米的小柱段是航天員生活起居的地方。可以這么理解,它就是一個帶衛(wèi)生間的臥室,此外它還有一輛自行車。 在小柱段還配置了太空跑臺、太空自行車等健身器材,以滿足航天員日常鍛煉。同時還配了天地視頻通話設備,以及可以支持航天員收發(fā)電子郵件的測控通信網(wǎng)和相關設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tǒng)主任設計師 應鵬:小柱段主要作用是為航天員提供生活起居,還提供了更多的情景照明,比如睡眠的時候會有一個比較適宜的照明環(huán)境,讓航天員可以更好地休息。另外鍛煉設施功能更加豐富,還有照顧起居的,比如說像上廁所的這些配套裝置,也進行了升級和革新。跟前期空間實驗室包括天宮一號相比,空間會更大,功能支持也會更豐富。 總臺央視記者 李寧: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天和核心艙最粗的部分,也就是大柱段,它的直徑是4.2米,這個位置就是航天員的工作區(qū)。可以看到外表有非常多的這種類似于把手的裝置,是為了方便航天員出艙作業(yè)。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tǒng)副總指揮 王鑫:這個是大柱段,是航天員工作的場地。這里面有顯示器,可以用來對整艙狀態(tài)進行監(jiān)視判讀。還有航天員的就餐區(qū),還有醫(yī)監(jiān)醫(yī)保區(qū),就是用來評估身體狀態(tài)的。這里面還有科學實驗的區(qū)域,已經(jīng)帶了很多科學實驗設備上去,進行在軌的科學實驗。 在大柱段有兩個非常明顯的標識,一個是五星紅旗,還有一個就是載人航天的標志。由于在低地球軌道運行的航天器面臨的環(huán)境非常復雜,所以傳統(tǒng)的標志涂層無法耐受,長期輻照就很容易導致標志的顏色脫落。為此,研制人員研制了一種特殊的涂料,可以確保國旗和載人航天工程標識顏色持久、圖案完整。 總臺央視記者 李寧:從這個位置開始就到了核心艙的資源艙,在資源艙上一共有4個軌控發(fā)動機和16個姿控發(fā)動機。除此之外,資源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是對接口會對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此同時,天舟貨運飛船對天和核心艙進行燃料補加的時候,也是在這個位置。 |
2021-06-17
2021-06-17
2021-06-17
2021-06-17
2021-06-17
2021-06-17
2021-06-17
2021-06-17
2021-06-17
2021-06-17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