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探訪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港澳回歸彪炳史冊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年近八旬的易茂先拄著拐杖,近日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通過顯示屏播放的歷史影像,重溫了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回憶起1997年7月1日,在湖北黃岡家中觀看電視直播,見證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冉冉升起的歷史性時刻,他仍然心潮澎湃。 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展覽館舉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通過2600余幅圖片、3500多件套文物實物,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歷程。其中,創設“一國兩制”,恢復對港澳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彪炳史冊。 一百多年前,由于封建統治者腐朽無能,香港和澳門被帝國主義列強強行割占。恢復對港澳行使主權、實現祖國統一,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這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歷史使命。 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國家積貧積弱,解決港澳問題的時機尚不成熟、條件也不具備。到了上世紀80年代,和平、發展、合作成為時代主題,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為尋求和平解決國家統一的歷史遺留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 展覽館中的照片和文字記載了相關歷史:1982年1月,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設想;1983年6月,他會見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時,又進一步闡述了“一國兩制”構想。 “一國兩制”構想最初是為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但率先在香港成為現實。1982年9月,鄧小平向來訪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闡述了中國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他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如果在1997年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1984年12月,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宣布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展覽館中,一塊大型顯示屏播放著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政權交接儀式。屏幕左右兩側,“1997”和“1999”的金色大字格外醒目。 館內分別擺放著大型的香港特區區徽和澳門特區區徽,并展出香港基本法的多種印刷版本、交接儀式程序表等歷史實物。 “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和“盛世蓮花”的模型,以及背景板上高樓林立的維港和高聳入云的澳門旅游塔,則展現了回歸后港澳的繁榮景象。 館內一側墻壁上的文字寫道: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的初步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到香港、澳門等地的歷史和現實,是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創造性方針,在國際社會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當然,“一國兩制”作為新生事物,難免經歷風雨和考驗。在香港遭遇“修例風波”和黑暴后,中央政府通過制定香港國安法,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助力香港由亂向治。 展覽館內播放了2020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獲表決通過的場景。 展望香港未來,曾多次赴港參訪的易茂先對記者表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內地可優勢互補,參與國家建設,有助特區經濟發展和保持繁榮穩定。(完) |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
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