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魯婧)276位人物形象、583塊漢白玉組合,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西側廣場上,名為《旗幟》《信仰》《偉業》《攻堅》《追夢》的五組雕塑氣勢恢宏。 2018年至今,歷時3年,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組織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等單位參與制作了這五組主題雕塑。雕塑共583塊漢白玉組合,每組重600噸左右。目前,這五組雕塑已組裝完畢,莊嚴地矗立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西側廣場上。 近日,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馮遠,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里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詳細介紹了這五組主題雕塑的藝術特點以及創作背后的故事。 276位人物形象涵蓋各行各業人民群眾 《旗幟》矗立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西側廣場正北側中間,總高8.1米的雕塑在5米高的座臺上,猶如一面迎風招展的巨大黨旗,光輝奪目。 《信仰》《偉業》《攻堅》《追夢》四組雕塑創作以人民為中心,共塑造了276位人物形象,涵蓋不同時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代表人物,包括黨員干部、大國工匠、農民、軍人代表、知識分子、企業家和宇航員等不同民族、不同群體、不同職業。 “如果《旗幟》涵蓋了整體創作理念的話,《信仰》《偉業》《攻堅》和《追夢》四組雕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意義。”馮遠說:“這四組雕塑形成整體,在《旗幟》的包容下形成一個U字形的展陳架構,宏偉壯觀。” 馮遠介紹,《信仰》組雕,主要表現的是共產黨人在面對黨旗莊嚴宣誓的一刻。作品通過71位代表人物形象來表達莊嚴瞬間。這組作品由中央美術學院創作群體完成,人物創作手法細膩。 “和《信仰》不同,雕塑《偉業》代表了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創造美好生活、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這樣一個歷史時期,各行各業的共產黨人帶領著廣大人民群眾努力奮斗。雕塑中,不同環境、特定情境中各行各業的人物組合形成一種接力、薪火相傳的象征。”馮遠說:“《偉業》是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創作群體完成,這組作品和《信仰》相比,風格更粗獷,甚至在制作中追求某種雕塑語言的粗糲感,整組作品共塑造人物65位。同時,作品也追求人物造型的體塊感,增強雕塑本身厚重的力度,具有強力的特點。” “這些雕塑都是可以環360度參觀的。”馮遠說,《攻堅》組雕,是由中國美術學院創作群體完成。作品比較寫實。如果說《信仰》更多些細膩和微妙的人物表現特點,《偉業》更多粗獷的特點,《攻堅》則是寫意和寫實兼容的風格。整組作品共塑造人物67位,也是由不同的人物情境和事件的人物組合形成的大型組雕。 《追夢》組雕,是由魯迅美術學院創作群體完成的。馮遠介紹,比起前三組雕塑來說,本組作品更多一些浪漫主義、理想情懷的特點。整組作品73位人物形象團結一致,以“團塊結構”作為主體造型語言,人物造型鮮活、呼之欲出。 這是一次歷時3年多的創作“攻堅”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徐里介紹,圍繞“四個偉大”,雕塑創作確立了《信仰》《偉業》《攻堅》《追夢》四座雕塑主題,同時為展現“黨旗高高飄揚、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的理念,確立了《旗幟》創作主題。 歷時3年多,克服了許多困難。徐里說:“這是我們為建黨百年獻禮的最大規模的雕塑作品。”這五組作品經過幾十次研討、幾十次拿方案、幾十次研究,提出上萬條的建議,逐步打磨而成。 5組雕塑主題、276個人物、近百個歷史事件的深化創作。每組雕塑的整體形態、每個局部、每個事件、每個人物、肌理語言的創作完善,回顧3年來的創作過程,徐里感慨,這是一次時間久、跨度大、參與人數眾多的創作“攻堅”。 徐里介紹,以“千年工程、精品工程”等指導思想為創作目標,這是重大主題雕塑創作成功的保證。同時,在創作過程中,中國美協加強組織領導,徐里說,所有作品的創作,都是在數次論證、調研、觀摩指導甚至修改草稿等基礎上完成的。 據了解,參與重大主題雕塑工程的創作人員中,有62%為80后甚至是85后的青年教師或學生,大型美術創作工程中,有幾十名年輕的作者,他們邊集訓邊培養邊學習邊進步,不怕困難、不懼寒暑、不舍晝夜,在實踐中成長。徐里表示,未來,他們將是國家重大主題創作的生力軍和后備力量。 徐里強調,中國美協去年專門成立了國家重大題材創作藝術委員會,把參與這個工程創作、藝術影響力比較大的部分美術家吸納為會員,同時分別吸納為各相關專業藝術委員會的會員。在創作實踐中,培養鍛煉一批優秀美術人才。 |
2021-06-30
2021-06-30
2021-06-30
2021-06-30
2021-06-30
2021-06-30
2021-06-30
2021-06-30
2021-06-30
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