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華誕)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美好生活——記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參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中新社北京7月1日電 題: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美好生活——記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參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村里路寬了,家家戶戶衣食無憂,許多人都買了汽車,老百姓的好日子就是對黨的政策的最好見證。”來自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南伊村的多布杰,在參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后對中新社記者如是說。 中共百年華誕之際,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500余位成員參觀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覽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全方位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 多布杰身穿一件用羊毛織成的黑色套頭坎肩,內著藏式長袍;頭戴一頂竹編小帽,周邊套著祖傳的熊皮圈,帽檐處熊毛向外蓬散,帽后還綴著一塊方形熊皮;脖子上掛著綠松石,幾串用貝殼串成的乳白色裝飾從身前斜披到后背。“我想把民族文化展現出來。”他說。 多布杰這套珞巴族服飾,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熊皮代表著傳統的山林狩獵文化,脖上與腰間的配飾象征人們對美的追求,每一個貝殼代表家中的一頭牛,多布杰笑稱,這幾年,衣服上的貝殼已經快要縫不下了。 幾天前,多布杰從他所在的南伊村搭車二十分鐘到縣城,又花了三個多小時坐動車到達拉薩,之后乘機飛來北京。參觀過程中,他不停地用手機拍照。他說,要把展品和那些歷史上的故事帶回去分享給家人和村民們。 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展區,多布杰駐足良久。他回憶道,由于產業匱乏,南伊村村民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收入保障,靠四處打工為生。近年來,隨著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有著“藥洲”之稱的米林縣因地制宜,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多布杰現在經營著一家商店,收購、售賣蟲草、松茸等當地特色產品,每年收入將近二十萬元人民幣。 來自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三江鎮樂活村的村黨支部書記趙勇是一名藏族代表。樂活村全村91戶村民中曾有23戶貧困戶,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村里只剩老人和小孩。趙勇看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先機,打造村集體經濟項目,大力發展養殖業、旅游業,將貧困落后的村莊打造為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他和11名村民志愿者帶頭捐款捐物。“汶川曾經歷地震,我們接受了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援助,其他地方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當然也要伸出援手。”他說,在這場抗疫中,中國交出的答卷彰顯了制度的優越性。 來自陜西的回族代表陶錦翔說,通過這次參觀,對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各族人民百年奮斗的歷史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了解和全新認識。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特別是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等方面,取得了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 參觀結束后,來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代表們跳起民族舞蹈,這是他們為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帶來的禮物。“各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兵團第四師伊犁職業技術學校的高級講師努爾古力·居馬汗說。(完) |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