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國際觀察)原住民寄宿學校:加美種族滅絕的工具 新華社記者 加拿大許多城市取消了7月1日國慶日的慶祝活動,以哀悼在原住民兒童寄宿學校死去的學生。與此同時,成千上萬加拿大人1日參加了全國各大城市的抗議活動,許多人穿著代表原住民寄宿學校幸存者的橙色T恤衫。 日前,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克蘭布魯克市一所前原住民兒童寄宿學校舊址又發現了182座無標記墳墓,這是一個多月來加拿大第三次在此類學校舊址附近發現無標記墳墓。 人們不禁要問,究竟還有多少這樣的墳場?到底有多少原住民兒童在被強行同化過程中因遭受非人虐待而死去?加拿大、美國等國延續至今的種族主義對原住民權利的侵害究竟何時才能結束? 罪行罄竹難書 克蘭布魯克市這所“圣尤金教會學校”的存在時間為1912年至1970年,由天主教會運營,曾有大量周邊地區原住民兒童被強迫送到這所學校接受白人殖民同化教育。同此前在“馬里瓦爾印第安寄宿學校”舊址發現的751座無標記墳墓一樣,新發現的這182座墳墓也沒有標記。 加拿大“主權原住民聯盟”主席鮑比·卡梅倫說,無名墓地揭示了“反人類罪行”,墓碑被拆除“無疑是為掩蓋那么多兒童遭虐待和殺害”的事實。 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原住民寄宿學校內,任何原住民文化活動都被禁止,也不允許原住民兒童講母語。在許多學校,學生被以數字編號方式稱呼,他們不僅喪失了文化歸屬,就連基本生存權利也被完全無視,包括性虐待在內的各種虐待行為時有發生。 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2015年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自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至少有15萬名原住民兒童被強制送入寄宿學校,許多人在那里遭到殘酷虐待,至少有3200人被虐致死。但有專家認為,這一死亡人數被嚴重低估。而即便是那些活著離開學校的幸存者,也常常在生理和心理上遭受了嚴重創傷。 “被偷走的一代” 原住民群體的悲劇并非僅限于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同樣由白人殖民者建立的國家也曾大規模實施同化政策,強迫原住民接受白人文化。作為這種文化種族滅絕政策的一部分,原住民寄宿學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割裂原住民兒童與原住民文化和社會的聯系,塑造其對白人文化和制度的認同。 美國從1819年印第安人《文明開化基金法》開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推動在全國各地建立原住民寄宿學校。美國全國土著居民寄宿學校治愈聯盟的研究人員指出,美國當初設立的數百所原住民寄宿學校中至少有73所如今仍在運營。 據澳大利亞政府1997年公布的一份報告估計,在1900年至1980年間,澳大利亞約有三分之一的原住民兒童被送入寄宿學校,而這些學校通常距離他們的原居住地數百甚至數千公里。而且,只有膚色較淺的原住民兒童會被送入寄宿學校,目的是促使其種族逐漸“白化”。人們甚至專門創造了一個術語來描述這些文化種族滅絕政策的受害者:“被偷走的一代”。 1948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把文化滅絕列為種族滅絕的罪行之一。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2015年公布的調查報告寫道,原住民之所以痛恨寄宿學校,是因為這些學校名義上是教育機構,但其真實目的是通過同化教育進行文化滅絕,使原住民不能再作為特有的法律、社會、文化、宗教和種族實體而存在。 種族主義難消 加拿大政府目前正面臨多起關于原住民問題的訴訟案。根據加政府網站公布的數據,加聯邦政府迄今已向寄宿學校受害者支付了超過40億美元的賠償金。然而,這種企圖用金錢贖買和解的方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加拿大社會至今依然存在的種族主義問題,許多原住民生活依舊困苦。 據英國《衛報》網站報道,盡管原住民只占加拿大全國人口的5%,但卻占加拿大囚犯總數的三分之一。自2010年4月以來,該國原住民入獄人數增長了近44%,而同期非原住民入獄人數則下降了13.7%。因此,曾有加拿大媒體將該國監獄比作“新的原住民寄宿學校”。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美國。以此次新冠疫情的沖擊為例,聯合國一份關于人權問題的報告指出,美國原住民的新冠住院率是非拉美裔白人的5倍,死亡率也遠超白人。 “有太多加拿大人一直堅持認為,某些文化和社會優于其他文化和社會,因此有權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們認為低劣的任何人。”公共歷史學家泰勒·諾克斯今年3月在加拿大《全國郵報》網站上發文指出,這種思想正是自殖民時代以來針對原住民的種族滅絕行動的根源。 |
2021-07-03
2021-07-03
2021-07-03
2021-07-03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