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5日電 題:3個國際國內首次 這顆風云三號星不一般 作者 鄭瑩瑩 馬帥莎 郭超凱 “黎明星”風云三號E星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總研制,是中國第二代低軌氣象衛星系列風云三號的第5顆衛星。 世界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 風云三號E星是風云衛星家族首顆晨昏軌道衛星,也是世界氣象衛星家族中的首顆民用晨昏軌道衛星。 世界氣象組織在《2025年全球觀測系統展望》中提出了建立上午、下午和晨昏軌道3顆衛星組網觀測的概念。 此次風云三號E星的成功發射將彌補衛星觀測軌道(早5:30和傍晚17:30)的缺憾及觀測資料的不足,有效補充6小時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同化窗內衛星觀測資料的空白。 中國首個雙頻雙極化風場測量雷達 海面風場是海氣交互界面的重要物理參數,對全球氣候調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海洋航運、海上捕魚作業以及海洋工程等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船舶、海水浮標、沿岸海洋觀測站等傳統現場觀測手段不僅成本高昂,而且由于海洋面積廣闊,無法保證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性。 風云三號E星裝載了“中國首個雙頻雙極化風場測量雷達”,通過海面后向散射測量,獲取全球海洋表面的風場信息,通過星上內定標和在軌主動設備的外定標實現海面風場的高精度、大動態、高分辨率測量,并對海冰、土壤濕度、植被等地表物理特性進行測量。 中國首次實現“全能譜”太陽觀測 太陽輻射是地表能量的來源,隨著全球氣候演變,太陽輻射的變化特征以及可能產生的氣候效應也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充分利用晨昏軌道,可以長時間連續觀測太陽。 此次風云三號E星裝載了太陽輻照度光譜儀、太陽X-EUV成像儀、太陽輻射監測儀(國際比對型)3臺不同載荷開展太陽觀測,分別從光譜、成像、輻射總量等不同側面對太陽進行全方位同步觀測,將為科學家理解地球氣候和天氣變化的原因和驅動力提供更加全面的資料。(完) |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