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等中央部門8日向社會集中公開了各自的部門決算。公開的內容包括部門概況、部門決算表、部門決算情況說明、名詞解釋四個部分。 其中,部門決算表包括收入支出決算總表、收入決算表、支出決算表、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等9張報表,涵蓋部門收支總體情況以及財政撥款收支情況。 這是中央部門連續第11年向社會公開部門決算。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隨同中央決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送的項目績效自評表的數量增長到493個,比上年增長25.1%。相關信息也將公開,讓社會公眾更加清楚地了解政府預算資金的用途和效果。 2016年以來,財政部還推動中央部門隨決算向社會公開政府采購支出情況。據負責人介紹,公開內容主要包括政府采購支出總額以及貨物、工程和服務采購分項金額,政府采購合同授予中小微企業金額以及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占政府采購支出金額的比重等。 面對疫情沖擊以及國際形勢變化,2020年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白景明分析,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一攬子舉措,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和民生持續改善。 受疫情沖擊,去年一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大幅下降,為2009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和經濟逐步恢復,財政運行情況逐季向好。上月公布的2020年中央決算報告顯示,去年中央本級支出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29.86億元(人民幣,下同),比預算數減少25.31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政策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軒認為,中央部門主動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同時,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部分因公出國(境)、外事接待任務未實施,公務用車支出和公務接待支出減少。 |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