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玦塵》情深故事與匠心制作收獲好評 國風美學引領影視審美新風向 廣州日報訊(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斯其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以匠心打造國風美學,基于當下主流文化視角去解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文化元素,以年輕的姿態傳播中華美學文化。 近日,楊曉培、方芳擔任總制片人,周冬雨、許凱領銜主演的古言仙戀劇《千古玦塵》在騰訊視頻獨家播出。劇中,上古與白玦幾經生死、依舊情深不負的愛情故事與制作的高品質均收獲觀眾好評。有評論認為,該劇將傳統美學和現代審美相結合,達到藝術性與觀賞性的統一。 情感價值表達更具厚度與深度 《千古玦塵》的主創曾表示,該劇有意跳脫出以往仙戀劇千篇一律、升級打怪的套路,仙戀劇的故事內核,一定不能過于天馬行空、肆意放飛。因此,主創團隊力求為《千古玦塵》的故事、人物、情感注入更豐富、更新穎、更合乎邏輯的表達。例如在人物設定上,《千古玦塵》中的女主形象不再是“傻白甜”、永遠只靠男主來守護的套路,而是有了更獨立、更多元的人格層次。 在作品的價值表達上,《千古玦塵》也試圖讓仙戀題材更具有厚度與深度,它不再局限于以往類型劇中常見的“小情小愛”,而是在情感價值的表達上,加入了匡扶正義、蒼生大義的情懷與厚重感,使得當下的年輕受眾也能直觀地感受到劇集所包裹的張力與力量。 周冬雨和許凱“一人多面”詮釋角色 《千古玦塵》的故事中,上古與白玦的癡情絕戀讓人感動,演員的表演同樣可圈可點。周冬雨詮釋了古靈精怪、自信張揚又內心善良的上古,她對待愛情勇敢、執著、專一,但也懂得以天下蒼生為重,角色的成長性讓人信服。在另一段劇情中,上古的身份發生了變化,此時周冬雨的表演則變成乖巧聽話、玲瓏剔透。網友認為:“可愛有趣聰明調皮的上古、懂事到讓人心疼的后池,周冬雨在二者之間的轉換非常自然。” 許凱則需要表現出三種人物性格:外表清冷但情深隱忍的白玦、癡情率真的清穆、藏在面具背后溫柔守護的柏玄。除了妝容上的變化外,許凱還通過神情、狀態、細節等方面的不同處理來區分人物性格,有觀眾感慨:“眼神的轉換,讓我看懂了清穆和白玦的不同。許凱每一次落淚都很打動人,看著忍不住神傷。” 表演的漸入佳境加上故事的細火慢燉,周冬雨和許凱的“CP感”贏得粉絲認可。網友發評論稱贊,“白玦遇到上古,就是冰山融化變冰糖的過程,太好嗑了”“不管劇中他們的身份是上古、白玦還是后池、清穆,相互寵溺、相互關懷,讓人覺得很暖心,很喜歡”“這樣的劇情輕松又不失深情,確實讓人很上癮”。 汲取傳統美學精髓打造“千古美學”體系 《千古玦塵》一上線就收獲不少關注,除了劇情和表演外,絕美的場景搭建、新穎的道具設計,讓觀眾直觀感知到《千古玦塵》統一的東方美學體系。 據悉,主創團隊跨越2000多公里奔赴敦煌實地堪景,汲取傳統美學精髓,把東方美感發揮到極致,并把靈感融入9萬平方米的“《千古玦塵》基地”場景搭建中,形成超過18個風格各異又概念統一的精美場景。 在劇中的道具設計上,《千古玦塵》另辟蹊徑,開拓新思路,以東方美學風格為基礎,運用了不同材質的鑲嵌混搭,加之色彩和造型上進行變形再設計,獲得古樸又新穎的道具。其中,“上古界”朝圣殿整體曲線的造型來源于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線條,柱子的柱礎、欄桿的花頭,很多取材自敦煌壁畫。“后古界”的設計升級成香檳金和玫瑰金以及奶白色和銀白色,同時還復原了敦煌壁畫中的元素……各處場景有機地統御在東方美學審美體系之下,成為劇情敘事的助力。 面對市場上層出不窮的仙戀題材,《千古玦塵》通過“千古美學”視聽體系以創新的美學風格傳承傳統文化,無論是服化道、場景設置還是特效調性等,都不是割裂、突兀地存在,而是做到有機統一,在細節注重質感的同時,注入更符合當下年輕人審美習慣的元素,激發年輕人親近傳統,更具文化認同感。 《千古玦塵》通過找到傳統文化與當下生活的“共情”,引領今夏“千古美學”風潮,讓青年在娛樂中了解中華文化傳承千年的底蘊。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