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14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決定在7月擇機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展上線交易。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建設方案,牽頭組織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目前相關建設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趙英民強調,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截至2020年12月31日,試點碳市場配額現貨累計成交4.45億噸,成交額104.31億元人民幣。 趙英民說,生態環境部明確發電行業作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市場啟動初期,只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并銜接中國正在實行的碳排放強度管理制度,采取基準法對全國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分配核發首批配額。 2021年1月1日,中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啟動,首個周期截至12月31日,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 “我們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趙英民說。 趙英民說,生態環境部完成相關系統建設和運行測試任務。利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我們建設了重點排放單位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管理系統,指導推動湖北省、上海市完成了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建設任務,并且通過了系統的測試和驗收。(完) |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
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