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化回歸藝術本質 主旋律影視作品如何拓展市場空間,始終是此類題材需要思考的議題。從2009年的《建國大業》開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開始走出固有模式,展開了商業化探索,“主旋律也可以很好看”成為上一個十年大眾形成的階段性認識。 而在今年,隨著電視劇《覺醒年代》《大決戰》、電影《革命者》《1921》的播出和上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和大眾的市場口味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比如,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中的群星戰術,曾有效吸引大眾市場尤其是年輕人的關注,不斷創下票房奇跡,一度被視為主旋律作品成功破圈的重要手段。而如今,這種市場化手段越來越難以激起水花,在今年的影視作品中,個別走群星路線的作品甚至因為演員與角色貼合度不高,讓觀眾感到出戲,拉低了作品整體評價。 對應的現象是,今年受到市場熱捧的黨史題材佳作,既跳出了過去重大題材創作中重還原輕敘事的窠臼,又摒棄了流量化的道路和商業大片模式。這些作品并沒有讓年輕觀眾在星光熠熠的電視劇里“數星星”,而是以演員貼合角色為核心,把精力花在鮮活生動的角色塑造和精彩故事情節的營造上。尤其是像《覺醒年代》《革命者》這樣人氣口碑俱佳的影視作品,將寫意與寫實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史詩氣質,從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創作者不是在完成攝制任務,而是作為創作的契機,表現出強烈的藝術追求和開拓精神。 《覺醒年代》對歷史人物的煥新解讀,引發了一輪年輕受眾群體的認知更新,讓當代的青年認識到自己與一百年前那批“挺身而出、慷慨赴死”的青年人之間的聯系。作品的難能可貴在于,讓陳獨秀這個有功也有過的復雜歷史人物成為電視劇的雙主角之一,并且挖掘出那些淹沒在歷史洪流中、以陳延年兄弟為代表的一批革命者的故事。 隨著劇集熱播,那些在中國近代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成為了真正魅力十足的大明星,煥發出直指人心的震撼力。作品在年輕觀眾中產生的強烈反響延續到了劇外,升華了電視劇本身的意義,顯示出優秀主旋律影視作品的社會價值。《覺醒年代》的網上評分人數從首輪播出收官時的2萬人,暴漲到如今的31萬人,這樣的長線效應在國產電視劇的播出中前所未有。這充分說明,如果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可以塑造出真正映照歷史與現實、可以與當代年輕人對話的歷史人物,就會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伴隨著時代發展,年輕受眾的審美能力、鑒別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對嚴肅題材和主流價值的認同感都在發生著改變。對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者來說,與其把心思用在作品包裝和花哨的概念上,不如回歸藝術的本質和歷史的真實,創作出具有長久藝術生命力的精品力作。在如今的時代語境下,真正好看又走心的主旋律作品一定會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也必然會成為市場爆款。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