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視角看待焦裕祿

郭曉東回憶,去年5月,自己接到了這個角色的邀請,“我當時特別高興,因為我一直都想演一個像焦裕祿這樣的人,只不過之前沒有找到一個特別具象的故事或人物,所以當他們來找我時,我覺得太好了,終于有人找我來演這樣一個角色了。”

論起來,郭曉東和焦裕祿還是半個老鄉。焦裕祿的老家是山東淄博,而郭曉東的老家是山東臨沂,“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拍攝之前,他用了5個月的時間來體驗生活,除了去焦裕祿生前工作過的洛陽礦山機械廠和蘭考縣參觀學習外,他還花了很長的時間,跟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云請教。《我的父親焦裕祿》是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父親焦裕祿的,“我要先了解女兒眼中的父親是什么樣子,然后再去了解她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焦守云的一句話給郭曉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姐說,我在能叫爸爸的時候,叫得太少了”,這句話讓郭曉東很動容。焦守云從出生到10歲,都是山東老家的奶奶帶著,跟奶奶感情特別深。她第一次到蘭考,看到父親焦裕祿都不叫“爸爸”,叫“書記”,六個月后,焦裕祿就去世了。郭曉東特別理解焦守云的遺憾之情,中國人長大后在表達情感方面都比較含蓄,只有在小的時候,才能盡情向父母釋放。郭曉東自己也一樣,這么多年,他跟自己的母親也很少有肢體接觸,唯一的一次擁抱,是在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從外地拍戲趕回老家,“我看到母親躺在床上,趕緊抱了她一下。”

《我的父親焦裕祿》中有這樣一場戲,焦裕祿得知自己病情險惡,就帶著全家人回到了山東老家,最后一次看望自己的母親。那一晚,焦裕祿抱著被子,跟母親一起睡,母子倆聊了一會兒天。雖然演的時候,郭曉東很輕松就完成了,但是看劇本的時候,他卻哭了好久,“太難過了,忠孝不能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