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快遞員為代表的零工經濟就業人員的權益保障問題正得到關注和積極推進。在《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等多部委下發的指導性文件中,針對快遞、外賣兩大垂直行業從業人員都給出了相對明確的權益保障指導意見細則。對此美團等相關平臺回應稱堅決貫徹和落實指導意見,繼續積極改進,提高勞動保障水平,提升行業就業質量。 相比之下,網約車及貨車司機作為零工經濟從業人員的典型代表和主要構成人群之一,則未有明確的保障指導意見。與快遞員、外賣騎手相比,網約車及貨車司機的工作環境復雜度也較高,但勞動收入與安全、就業環境等多個維度的權益保障細則仍處于待完善、待明確階段。 “平臺不給繳納五險一金,我自己也舍不得,現在已經不交社保了。”從山東來到北京工作的網約車司機孫師傅表示,自己的一位同事前段時間遇到了一起乘客開車門與他人發生交通事故,進而引發損害賠償,自己卻承擔了全額賠償金。 在上海周邊跑貨運超過三年的司機小張認為,目前在收入分配中,司機的權益應受到更多的關注:“拉貨一天下來很辛苦,但是現在派單不如以前多了,而且每單的收入也不如之前高,希望以后能建立更有利于我們司機的保障機制。” 有專家指出,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等人群存在人身安全隱患、收入不足、保障不力等多層面的復雜問題,建議從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合理放寬網約車司機戶籍限制、完善平臺評分機制和通暢申訴機制等多個方面建議完善網約車司機權益保障措施。 據人社部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勞動力人口在9億人左右,其中2億人屬于靈活就業群體。包括網約車及貨車在內的零工從業者,對自身各方面權益保障需求并不亞于快遞員與外賣騎手,社會應將關注目光放置在更廣泛的零工群體,讓包括網約車及貨車司機在內的零工群體,獲得更全面的工作與社會保障。隨著各項政策的逐步落實,相信零工經濟最終將成長為一個惠及多方健康發展的新業態。 |
2021-07-27
2021-07-27
2021-07-27
2021-07-27
2021-07-27
2021-07-27
2021-07-27
2021-07-27
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