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9日電 “截止到2020年底,累計將1076.8萬困難殘疾人納入低保范圍,將107.5萬殘疾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29日作出如上表述。 國新辦7月2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殘疾人全面小康成就和“十四五”殘疾人工作主要安排有關情況。 詹成付在會上表示,關心關愛殘疾人,是民政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十三五”以來,各級民政部門主要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履行民政兜底保障職責,全面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我們及時調整完善農村低保政策,將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離戶的重度殘疾人,按照單人戶的政策,納入農村低保范圍。”詹成付介紹稱,截止到2020年底,累計將1076.8萬困難殘疾人納入低保范圍,將107.5萬殘疾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我們實施了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提升改造工程,并加大了臨時救助力度,累計救助殘疾人和精神障礙患者15.6萬多人。我們全面建立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為1212.6萬多的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為1473.8萬多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我們實施‘福康工程’項目,為6萬多名貧困殘疾人配置了康復輔助器具,開展手術、矯治和康復訓練。” 第二,推進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們積極做好失智失能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經濟困難老年人的高齡補貼、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護理補貼已基本實現了省級范圍內的全覆蓋,實施了家庭適老化改造。我們制定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政策,將父母雙方均為重度殘疾人的8萬多兒童、父母一方為重殘的4.79萬名兒童納入保障范圍。” “我們持續實施‘明天計劃’項目,累計投入17億多元,為22.3萬名孤兒實施手術治療和康復訓練。我們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幫助殘疾兒童等困境兒童解決了基本生活、教育、醫療和監護等問題。我們推進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累計投入18億多元實施機構建設項目,有關機構已經達到144家,床位6.7萬多張。同時,我們還積極推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促進精神障礙者回歸和融入社會。”詹成付表示。 第三,履行行業管理職能,持續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創新發展。“我們推動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牽頭建立了22個部門參加的部際聯席會議,組織25個地級市開展國家級綜合創新試點和社區租賃服務試點,推進康復輔助器具進機構、進社區、進家庭,目前已經惠及16萬多人次,助力殘疾人生活品質的不斷改善。我們建立了一批示范性康復輔助器具的產業園區和生產基地。” |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